比起電影《星際大戰》中陪在路克身邊的 R2-D2 與《霹靂五號》中具有自我意識的 Johnny Five,家用機器人在上個世紀僅是一個被程式碼設定好的玩具。而在 30 年前,受到1977年《星際大戰》電影的影響,市面上出現許多新型家用機器人,當時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家用機器人乃是日本Tomy公司所推出的 Omnibot 2000 ,雖然不具有人工智慧(AI),但 Omnibot 2000 卻有一隻遙控器可用來操控它,同時在機器人腹部內建當時流行的卡帶式播放機,用來撥放音樂和編程命令,甚至設有機械手腕可以在特殊的托盤上到飲料。
▲ Omnibot 2000 當初在日本上市的海報,主打手腕能夠移動跟握物。(圖片來源Tomy)
Tomy 旗下的 Omnibot 2000 發表於 1984 年,是初代 Omnibot 的進階版,取消了原本的塑膠頭蓋,讓它看起來不那麼厚重,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Ominbot 2000 的規格幾乎可以說是淘汰品,不過在當時卻算是很不錯的,雙聲道的卡帶錄音機在 80 年代幾乎可說是人人必備的產品、液晶顯示的電子鬧鐘,能支援三種不同的鬧鐘音樂,而機身電池則採用不可換的充電式鉛蓄電池,充飽電後能使用時間莫約 4 個小時,畢竟要能夠運作這麼大一台機器人光用一般小型電池是不夠的,同時支援遠距離遙控以及擴充配件。
▲ Omnibot 2000 的正面設計可看到腹部嵌入一台卡帶錄音機和支援液晶顯示的鬧鐘
當時一台 Omnibot 2000 售價約為 600 美金,以兒童玩具來說並不算便宜(1985 年美國的人均所得約 183,00 美元,相當於 1/3 個月的薪水),不過拜《星際大戰》系列電影成功之賜,機器人成為小朋友心中的絕佳夥伴,幾乎小孩子都會吵著爸媽購買一台機器人。
▼ Omnibot 2000 的廣告,是不是有種外星科技登入的既視感呢?(請從影片 2:00 開始)
Omnibot 2000 透過卡帶和遙控器操控,除了能控制它的四肢外,他們的眼睛在使用時也會發出光線,同時從身體發出聲音,模擬電影中機器人的舉止。不過受到 1983 年美國遊戲業蕭條所導致的家用電子產業削弱,Omnibot 2000 後繼無力而終止了下一代的開發,直到 2006 年母公司 Tomy 跟另一家玩具製造商大場 Takara 合併後才又公布新的 Omnibot 產品,i-sobot,不過招牌的大眼睛已經消失了,少了一些過去的味道。
▲ Omnibot 系列最新的 i-sobot,可以看到招牌大眼睛消失而整體造型也更為俐落
目前有一些家用機器人愛好者透過私下改機的方式,將 Omnibot 2000 的卡帶錄音機拆掉換成液晶螢幕,增添紅外線感應器和更先進的主機板,在眼睛部分加裝鏡頭,外殼也都重新做了整理,可透過平板或是wii搖桿進行操控,把 Omnibot 2000 裡裡外外大翻修了呢,不過相較於性能,改機更多的應該是童年的情懷吧。
▼ Omnibot 2000的玩家改機,整體似乎更符合現代科技的潮流啦
其實自科技發展以來人類就沒有放棄製造機器人的夢想,隨著時代更迭,從工業用機器手臂到現在日本最新開發如真人般外表且具有擬感情的機器人正蓬勃發展,在 Zenbo、Pepper 相繼推出之後相信這場家用機器人大戰會更有看頭,不過如果你跟小編一樣沒錢買一台 Zenbo ,也可以到二手拍賣網站上看看有沒有人販售 Omnibot 2000,過過乾癮也不錯。
▼Omnibot 2000 在拍賣網站上的價格相比全新的 Zenbo 便宜了不少。
首圖來源:schoolgirls with Tomy Omnibot 2000 in 1989 (SSPL/Getty Images)
數據來源:Wikipedia、The old Robots、ebay、EZ-robot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