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觀測史上第四大芮氏規模9.0大地震,並引起大海嘯、進而引發福島核電廠危機事件。有鑑於網路上流傳許多不同的說法,正確性也待查驗,鳥專欄作者bird大大熱血翻譯了刊登在MIT核子工程科學系網頁上的文章,並希望提供給T客邦的讀者參考。(譯文經過編輯部小幅度的潤飾)
譯者前言:偶然在朋友轉寄的新聞連結中看到這篇「Why I am not Worried about Japan's Nuclear Reactors」 文章,這是由 MIT 的 Dr. Josef Oehmen 所寫的,關於日本福島核能電廠在震災後發生一連串事件的看法。原文其實來自於他寫給日本親戚的 Email,但被貼在部落格上引起廣大迴響,因此 MIT 的核子工程科學系將全文刊登在這裡,並且持續更新和回應。
看完文章之後,我覺得這是目前為止我所看過對福島核電廠危機最清楚又易懂的文章,相較於台灣記者那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在寫什麼的東西,這篇文章實在是太棒了。現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關心這件事,所以我決定把它譯成中文,與大家共享。我雖然不具核工的專業,但所譯的東西都經過查證與確認,相信正確性會遠比那些記者寫的東西要好。如有謬誤,歡迎指正。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圖片來源:news.com.au)
福島核電廠的結構
福島的核電廠是所謂的「沸水式反應爐」(BWR,Boiling Water Reactor)。沸水式反應爐將水煮沸,產生水蒸氣,進而推動渦輪帶動發電機發電。核能燃料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熱,利用這些熱能將水煮沸、產生蒸氣;蒸氣推動渦輪、渦輪轉動發電機發電,而最後這些蒸氣再經過冷凝後變回水,水再回到反應爐內重覆被加熱。反應爐的工作溫度在攝氏 285 度左右。
第一道防線:固態燃料錠
核能燃料是氧化鈾。氧化鈾是陶瓷狀的物質,它的融點高達攝氏 2800 度。燃料被做成錠狀的單位,每錠大約是直徑一公分,長約一公分的圓柱體。這些燃料錠被裝在用一種稱為「Zircaloy」的鋯合金所做成的管狀護套中,緊緊地封住。鋯合金大概在攝氏 1200 度左右會開始出問題:在這個溫度下它會開始跟水發生反應。裝滿燃料錠的的管子稱為燃料棒,數以百計的燃料棒組合在一起成為反應爐的爐心。
第二道防線:鋯合金護套
核裂變反應會產生許多高輻射的產物,固態的燃料錠是守住核裂變產物的第一道防線,而鋯合金的護套則是第二道防線,它將這些放射性物質與反應爐的其他部份隔離開來。
第三道防線:壓力槽
反應爐的核心裝在壓力槽中。壓力槽是由極為厚重的鋼所製成的,工作環境約為7MPa(1000psi)的壓力左右,並且設計成可以承受核子意外時會發生的更高壓力。壓力槽是阻擋放射性物質與外界接觸的第三道防線。
第四道防線:圍阻體
反應爐的整套循環管路包含壓力槽、管路、和幫浦、以及管路裡的冷卻劑,也就是水,全部被包在稱之為圍阻體的結構中。圍阻體是第四道防線,它是一個氣密的,極厚的鋼筋水泥容器。這個容器只有一個用途: 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無限期地承受融毀的爐心。為了使它更可靠,在圍阻體的外圍還會有另一個更厚更大的混凝土結構,稱之為二次圍阻體。
一次和二次圍阻體都被包覆在反應爐建築中。反應爐建築只是設計用來隔絕反應爐與外界的風霜雪雨,它其實沒什麼強度。在福島核電廠前幾次的爆炸中,被炸毀的就是這個部份。
▲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氫氣爆炸後的外壁破損狀況。(圖片來源:dailymail)
<後面還有核子反應與爆炸流程解說>
每多一級是增加32倍
所以多0.7是增加2*(7/2)倍才對
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個商學院的博士,研究風險管理的,不是核能專業,因為錯誤太多已經被網路上的人找出來打槍了:
http://www.salon.com/news/politics/war_room/2011/03/15/josef_oehmen_nuclear_not_worried_viral
> 有typo, 是zircaloy不是zicaloy
已修正,感謝來自馬來西亞的電腦王
結果你們還不是一樣
聳動圖片+聳動標題
醬很好玩嗎 囧rz
改一下行不行 ╯-__-)╯ ╩╩
> ╯-__-)╯ ╩╩
> 這篇文章的作者其實是個商學院的博士,研究風險管理的,不是核能專業,因為錯誤太多已經被網路上的人找出來打槍了:
> http://www.salon.com/news/politics/war_room/2011/03/15/josef_oehmen_nuclear_not_worried_viral
感謝提醒,譯者翻譯的是經過MIT核子工程科學系修正的新版,我們也在標題和前言上去除會誤導原作為核能專家的字句。
相較於台灣常見的新聞報導,
這篇文章的引用來源、譯者都很清楚,
讀者要查證、debug都相對容易,
比一般新聞隨意音譯的作者姓名還不附上原文,
以及錯誤百出的論點陳述好得太多。
新聞命名和圖片要有「新聞性」,
「吸引」讀者進來了解資訊,
因此標題和圖片本身必需有讓人有想要了解細節的功能,
在我看來它並沒有散播未經查證的消息,
或是濫情的命名。
圖片也沒有撒狗血刊出什麼慘狀。
畢竟這不是理工學院的物理學課程,
本來就應該以淺顯易懂的方式,
向大眾傳播「已知」正確的訊息,
那「未知」的部分就留待更多資料進來時,
再作重點陳述。
本文縱觀理性和平,立論清楚,
如果你覺得內容有錯,可以直接指出,
告訴大家更正確的消息。
先跟bobo說抱歉。
至少我知道了福島核電廠的運作方式
以及如何故障、為何爆炸、外洩物質從哪來、之後的處理方法
對新聞上的報導有了大致了解
專業、來源甚麼的就交給其他人吧<( ̄︶ ̄)>
我也知道這篇的內容沒什麼問題
所以我只是對標題跟標題圖片有意見而已
不是每個人都會進來看的
不能在平實一點嗎
3號跟4號又有問題.....(⊙ˍ⊙)
氣象局說36小時內不會來...〒ˍ〒
所以趕快曬太陽去吧!囧rz
> 不能在平實一點嗎
難道叫國安會那些人來說 就比較平實嗎?╯-__-)╯ ╩╩
"該回來的都回來了"這是什論點!
核電廠只剩50工作人員,為什不想想他們要解決多少問題?
6座反應爐耶! ╮(╯_╰)╭
又沒人逼他進來,圖片跟標題都可以挑骨頭
標準的只會嘴砲的鄉民
這種 01 最多了,我也看多了
一點都不意外,唉 ╮(╯_╰)╭
這是一個日本網友的解釋論點
http://togetter.com/li/111871
雖然有點髒~但是很好懂!
然後有熱心網友把它翻譯出來
請點我
翻譯如下
以下引用hachiyaさん的文章
把現在的日本核能電廠問題用屎跟屁來比喻,如有問題請指正。
首先,之前雖然發生爆炸,但並不是原子爐發生爆炸。
就像是「因為肚子痛,所以先靠放屁來暫時解除疼痛。」
但是從外部來看,卻搞不清楚到底是拉屎來是放屁。
所以靠測量臭味的量,而得知「啊啊!那是屁」
但是因為屁實在太大了,所以嚇了大家一大跳。可是屎沒有拉出來,所以沒問題!
但是放完屁之後肚子痛的問題還是沒解決,所以現在要想辦法做些事、吃些藥(海水或硼等等)來治療。
雖然因為藥(海水)不夠,導致偶爾會有危機出現,但是目前屎還是沒有漏出來。
雖然沒問題,但是因為已經放了屁,導致臭味四散,但是那個臭味會馬上消失,基本上是在遠處的人不會感覺到的程度。
順帶一提,美國的三哩島雖然也發生過事故,但是屎也一樣沒漏出來喔。
另外,關於後來常被提到的車諾比事件,那就真的事情很大條。
車諾比事件=放了超大的屁之後,漏出了屎,而且還是拉稀,而且還在教室裡跑來跑去。
雖然是預測,但在日本不致於會發生車諾比那樣的慘事。
現在,正在東京附近讀這篇文章的你,那附近完全不會有屁或屎的問題喔!
當然,也許有人會這麼想:「要是屎飛起來那不就慘了!」但是實際上,真正糟糕的屎是很重的,所以不會飛很遠喔!
我真的覺得那些用藥治療核能電廠的人很了不起!現在在負責治療核能電廠的人,正處於必須近距離跟屎相處的環境之中,而長時間聞屎臭的話對健康有害。
如果一整天一直跟屎在一起的話,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必須不斷的輪班。
而輪班的話就會很沒效率,但是為了健康著想,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過那是真的跟屎靠得非常近才會有那樣的危險,直要離遠一點就完全不用擔心。
追記:現在核能電廠會比之前還要臭,是因為在四號機肚子裡的屎。照理說應該已經用水了,但是因為屎太熱,導致水乾枯,而且連廁所都燒起來。而現在雖然已經把火消滅了,卻比之前還要更加辛苦。
追記:大家大概以為屎都是一樣的吧?屎的臭味也是有很多種的!雖然大家可能會很擔心臭味一直留著,但是屁味大概只要一個禮拜就會消失了,而且留有臭味的屎渣因為很重,所以很難飛到遠處去。要記得喔!
追記:雖然有人可能會想:「既然尿布那麼安全,那多少漏點屎應該也沒什麼大礙吧?」但其實目前還沒有人處理過漏屎的尿布。要處理的話,確實會有危險性,而且還要花很多錢,再加上只要冷敷,肚子就確定不會痛,所以現在大家還在努力讓屎不要漏出來又可以治好肚子痛的方法。
希望接下來的發展能順利,讓肚子不要再痛了。
但第一現場曝曬輻射的福島在場工作人員
及被迫撤離搞不清楚狀況的當地居民淚目。
事件結束後,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