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2017通訊大賽已邁入第16年,每年都產生許多優秀的作品與團隊,在「2016年冠軍團隊採訪」文章中已介紹4個冠軍團隊及其作品,為了讓有意參加2017通訊大賽的人獲得更多參考資訊,本文以智慧城市應用、聯發科技物聯網、SDN/NFV、天線設計為方向,挑選8個優勝團隊,介紹他們的發展現況與參賽建議。

本文挑選了四個2015年優勝團隊、三個2014年優勝團隊,他們的年份與現在相近,這幾年的競賽主題與方向比較接近,對於2017年參賽團隊來說更具參考意義,另外也特別挑選一組2008年優勝團隊,看他們經過8、9年的發展,從比較長期的角度來看團隊的變化與現況。8個團隊如下:

無人機市場起飛 Sky Sentry 架起空中防護網

2015 聯發科技物聯網暨穿戴式競賽─冠軍

隨著無人機風潮崛起,Sky Sentry 的出現,宛如替這些空中戰將們架設好安全防護網,只要設定好飛航路線、電子圍籬,無人機大軍就會按照計畫飛行。 這也正是 Sky Sentry 的概念及命名來源,透過軟硬體整合系統,能夠隨時監控無人機的一舉一動,就像是隱形哨兵一般,所有行蹤皆在掌控之中。

完美飛行計劃成功複製監控經驗

Sky Sentry 主要成員之一是來自南臺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李志清老師,先前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博士班,本身專長即在航太科技領域,而 Sky Sentry 另一位共同創辦人-蔡博智,則是南臺科技大學博士班學生,兩人私交甚篤,合作起來默契十足,2015年以「LinkIt 雲端無人機飛行安全監控平台」拿下通訊大賽聯發科技競賽冠軍。 談起為何會參加2015年的通訊大賽,蔡博智表示,由於大學部學生需要製作畢業作品,李老師和他便興起一起組隊參賽的構想。李志清還補充說明,之前研發時無人機曾經失蹤,一台飛機成本都頗高,所以便想透過監控技術,解決這個痛點。

此外,由於團隊先前設計過 YouBike 即時監控後台,因此不難將其複製到「無人機飛行安全監控平台」。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實際成果總是跟理想有些差距,舉例來說,測試時曾出現透過監控平台對無人機下達指令,但卻延遲1~2分鐘才有回應,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資料處理的部分出了狀況。技術層面的問題需要團隊自己克服,但通推小組提供的幫助,讓團隊銘感五內。李志清語帶感激的說,因為南臺科技大學位於台南市,從學校北上參賽,路途較為遙遠,通推小組很貼心地將團隊安排在較後面的時段,不需要一大早就得出發。另外,針對提出的需求和問題,不管是透過電話、或是 Mail 等方式,都會在第一時間回應,團隊參加過不同的比賽,通訊大賽無疑是最棒的參賽經驗。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李志清感激通推小組的幫忙,能夠體諒團隊必須從台南北上參賽。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蔡博智坦言在開發監控平台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不少困難。

獲獎後的影響,多方資源橫向串連

Sky Sentry 在獲得通訊大賽冠軍後,因為獲得關鍵供應商的注意,無形中替團隊打開了創業之門。李志清表示,得獎後與聯發科技有更深度的結合,近期還簽署合作協定,由聯發科技提供最新晶片,Sky Sentry 執行後續軟、硬體整合工作;如果先前沒有參賽,少了這些橫向串連資源,團隊和「無人機飛行安全監控平台」皆無法發展到現今趨近成熟、能夠商品化的狀態。 此外,通訊大賽之後,團隊也獲得許多產品展示和計劃參與機會,在通推小組的引薦下,工研院的無人機計劃也找上 Sky Sentry 團隊合作,取得更多實戰經驗。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Sky Sentry 的李志清(右)和蔡博智(左),共同打造「無人機飛行安全監控平台」。 

善用台灣優勢,整合軟硬體技術

目前已是創業一族的李志清及蔡博智,對於青年創業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目前台灣的創業環境比之前友善,政府也大力支持,若想創業的青年不妨將台灣當作一個出發點。由於技術人才多,擁有高度的軟硬體整合實力,且各屬性公司都有,只要找到對的合作對象,就能在創業的過程中事半功倍。他們強調,參與通訊大賽這類的大型比賽,可增加公司、團隊的曝光機會,還能檢視產品的市場潛力,絕對是最佳的行銷管道! 事實上,Sky Sentry 也用行動表達對通訊大賽的支持,他們繼續參與了2016年的通訊大賽,作品主要是整合自行車、電動車的監控系統,融入第三方支付概念,透過 QR Code 或 NFC 等方式付款,不再只侷限於悠遊卡付費。同時,搭配 GPS 跟 LoRa 技術,進行交通流量分析,以及安全監測機制,只要腳踏車或電動車倒了,便會自動回報。顯而易見的是,Sky Sentry 已將領域從空中發展至地面,期望未來還能延伸至無人車系統, 建構更完整、安全的監控生態圈。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Sky Sentry 熱情參與2016年的通訊大賽,企圖建構完整且安全的監控生態圈。

戴起智慧眼鏡 ChaseWind 帶你安全追風

2015 智慧城市應用服務設計競賽─冠軍

採訪當天,ChaseWind 執行長蘇彥彰滿臉笑容、輕快地走進相約的單車店,手中還提著一個黑色盒子,不免勾起採訪團隊的好奇心,原來,裡面裝的是全球僅有一只的近眼顯示智慧眼鏡。 在正式訪談前,他快速利用幾分鐘分享關於近眼顯示智慧眼鏡的主要功能,而從眼神中流瀉出的光彩,可以充分感受到他對這款費心打造的產品充滿熱情跟能量。

以創業規模參賽,將品牌推向世界

與大多數學生團隊較為不同的是,蘇彥彰一開始的參賽目標就是創業,他表示,團隊組成夥伴都是先前工作的同事,包括:軟硬體工程師、品牌行銷人員、甚至是設計師。所有條件都是以創業規模方向為前提,希望藉由參加通訊大賽打響自有品牌,將產品行銷到全世界。為何會選定近眼顯示智慧眼鏡為研發方向,蘇彥彰打趣地說,其實是因為自己有次騎車時,為了接聽一位女孩的電話不慎摔車,讓他萌生了將各項資訊都顯示於眼前的念頭。不可諱言,許多玩家級騎士在騎乘自行車時,往往需要加裝許多感應器於龍頭上,像是:心率、踏頻、轉速、功率等,過程中如需檢視數據就得當低頭族,增加危險性;如果可將近眼顯示智慧眼鏡戴在臉上,就能顯示各項資料,不僅順利解決痛點,還能降低事故機率。 後來 ChaseWind 獲得2015年智慧城市競賽冠軍及 Bluetooth SIG 特別獎,蘇彥彰認為,這對團 隊的創業之路來說,絕對是最棒的鼓勵,因為,創業失敗的機率一般來說高達95%,產品能夠獲得評審青睞,也間接代表產品的可塑性以及團隊的發展性,落在那成功的5%區塊。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產品發想概念源自騎車時因接聽友人電話而摔車,進而延伸出為何不將資訊投於眼前的想法。

通推小組協助,順利與國際接軌

有了通訊大賽冠軍的加持,ChaseWind 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品牌之路走得愈來愈順!蘇彥彰強調,通推小組在參賽過程中的專業資源提供和產業串連,後續更有許多產品曝光、推廣行銷、國外參訪行程等安排,讓他們有機會獲得各界聲音及看法,同時也能夠檢視產品是否符合全球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在國際級展覽方面,通推小組同樣不遺餘力且積極安排。蘇彥彰表示,團隊將參加2017年於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辦的世界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屆時會於場中設攤並發表產品,此舉除了可測試市場潛力,還能進一步獲得體驗者最直效的操作反饋。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透過參展方式,可以測試產品的市場潛力,進一步獲得直效的操作反饋。

產品開發過程,困難點逐一突破

蘇彥彰不諱言,在參賽前遇到許多困難點,尤其當團隊只是一群熱血的 Maker, 而不是正式的公司,導致許多廠商不願意配合。所幸後來參加通訊大賽,讓他們能夠獲得對應的資源,得以進行後續的產品開發工作。當然,在產品修正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工程師槓上設計師的常見戲碼,在彼此都有各自堅持的狀況下,難免出現一些衝突,但也因此激盪出更多不同的想法,使產品能夠更符合市場需求,往量產之路邁進。目前近眼顯示智慧眼鏡已經接近量產階段,但蘇彥彰期待好還要更好,未來會加強改善重量和電量等部份,透過材質達到輕量化的目標、並增加電池續航力,外觀也會靠攏時尚路線,塑造出 ChaseWind 獨有的科技時尚質感。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在講解近眼顯示智慧眼鏡的功能時,蘇彥彰的眼神中流洩出滿滿的熱情跟能量。

鼓勵青創團隊善用台灣在地優勢

談到創業風潮,蘇彥彰以自己的經驗分享,他認為這個年代創業比先前容易許多,因為群眾募資平台的出現,Maker 可將產品概念發佈於平台上,透過市場檢視機制,驗證創意是否被大眾所接受。另外,他還提出台灣創業者的兩個優勢, 一是硬體製造供應鏈完整,有許多隱形冠軍,二來則是擁有較為低廉的人事成本,但人才素質卻能夠與世界抗衡。基於這樣的優勢,他鼓勵年輕學子只要有想法,動手做就對了,勇敢踏出夢想的第一步!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未來產品將朝材質輕量化、提升電池續航力的方向邁進。

用接案累積技術與資源,牧卡要實現 App 品牌夢

2015 智慧城市應用服務設計競賽─華碩企業獎

行動應用程式紅透半片天的當下,不少人投入 App 創業,不過當市場逐漸飽和,機會也慢慢消失,轉型已經迫在眉睫。牧卡工作室是台灣典型的 App 新創公司之一,曾經開發出「鄉民晚報」、「全民敲金鐘」等30多種 App 的牧卡工作室,正從 App 接案邁向自有品牌之路,其中參與通訊大賽就是他們的重要途徑。

熱血結合成立工作室 

牧卡工作室的成立相當特別,他們是一群由台大與台科大校友組成的團隊,2012年在一門跨校合開的高等人機介面課程 (AHCI)上相識,在課程上合作開發 App 而培養出革命情感,當年暑假決定成立工作室,希望將這份力量延續下去,並且做出能夠感動社會的產品。 牧卡工作室創辦人李泓其回憶說,當初由接案開始,隨著業務量提高而成立公司,在親友引薦下認識「鄉民晚報」因而接下他們的案子。初期僅兩位人力開發,只花了兩三週的時間便推出第一個版本,這也成為他們重要代表作之一。 雖然「鄉民晚報」名聲響亮,但身為代工者的宿命,便是主控權不在自己手上,隨著原廠將開發的工作收回,牧卡與鄉民晚報的合作也告結束;所幸,牧卡因為持續接案累積厚實的技術基礎與經驗,在李泓其的催生下推出了自己的產品 「PicMemory 拾時」,在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中大放異彩,獲得2015年華碩企業獎。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李泓其創辦的牧卡工作室正從 App 接案邁向自有品牌之路,其中參與通訊大賽就是他們的重要途徑。

為長輩留下動人回憶

「PicMemory 拾時」是一款將生活回憶記錄在照片中的 App,只要點擊照片即可錄音,錄下照片所要呈現的故事。App 會自動將語音轉為文 字,提供標籤註記功能便於日後搜尋,也可透過語音搜尋。除了記錄功能之外,「PicMemory 拾時」也可自動組成回憶影片,播放時還會把個人的語音播出。 李泓其是在修課時,接觸到失智症長輩懷舊治療的過程,發現他們的故事沒有被妥善保存,讓他思考是否可用錄音的方式記錄,之後可以輕鬆用語音找出照片。後來他發現不只是長輩,一般家庭其實也很需要這個功能,一方面照片保存不易,一方面這種方式可把互動的過程保存下來。透過這種方式不斷累積記憶,萬一有天親人離開,還可以用這個方式喚起寶貴的回憶。事實上,這已經是他第三次參加通訊大賽,過去的參賽經驗,讓他從業界導師中獲取許多有關商業模式、產品介紹、理念宣揚等建議,他把這些意見吸收轉化,讓自己的產品更成熟。李泓其堅持不在 App 中加入廣告,目前正在討論 「PicMemory 拾時」的獲利模式,預計年底進行下一波測試。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PicMemory 拾時」是一款將生活回憶記錄在照片中的 App,希望能夠促進家人之間的互動。

接案與品牌雙線並進

李泓其認為,App 的門檻不高,新人稍加學習很快就可自行接案,競爭高度激烈,市場也會慢慢飽和,再走下去不會超過五到十年,因此要及早應變與轉型。雖然現在透過親友介紹的案子忙到不可開交,但長久下去還是必須要有自己的產品。 現階段牧卡將人力明確切割,藉以控制接案與自有品牌的人力資源比例,李泓其每一步都走得相當謹慎。由於自有品牌產品還沒成熟,會分階段進行,如果能經過市場驗證,找到清楚的方向,會再往新產品投入資源。另一方面,李泓其對於接案也很有自己的策略考量,他會選擇對自家產品有所助益的方向,例如與資策會創研所合作銀髮族樂遊趣 App,對他在產官學界的連結都很有幫助,很多技術與創意也可以放進來測試,同時讓他有更多曝光機會, 累積人脈經驗。他在接案與發展品牌雙線並進的過程,學會了以戰養戰的技巧,也讓自己的夢想愈來愈近。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李泓其以「PicMemory 拾時」參加通訊大賽,榮獲華碩企業獎。

機車版 YouBike 超吸睛,Skuromoto 放眼共享經濟趨勢

2014聯發科技穿戴式暨物聯網裝置競賽─亞軍

「Skuromoto」是基於物聯網的電動機車租賃平台,由元智大學電機所學生陳孟偉、陳思均及陳思朵合作開發,2014年獲得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亞軍。提起電動機車,很容易讓人想到台灣另一個享譽國際的品牌 Gogoro,其實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但 Skuromoto 相較可是一點都不遜色,所衍生出的新型態服務或許更適合共享經濟的未來趨勢。「Gogoro 是靠賣車、租電池獲利,消費者需先花一筆錢買車。我們是租賃服務,拿起手機隨時可租隨時可還。」陳孟偉一語道出關鍵性差異。Skuromoto 平台可監測電動機車電量、車況等數據,提供手機 App 租賃服務,靠 RFID 感應即可啟動,再搭配優惠引導控制各站點車數,還能依據騎乘習慣推薦多元計價方式。此項服務不限於電動機車,未來也適用自行車、汽車等其他交通工具。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Skuromoto是基於物聯網的電動機車租賃平台,由當時在元智大學電機所就讀的陳孟偉(圖中)、陳思均(圖左)及陳思朵合作開發。

從校園開始著手,學到寶貴經驗

陳孟偉表示當初會想做這樣的計畫,是因為觀察到學校交通不便,很多學生上大二時都會買機車,而電動載具既然是未來的趨勢,可以透過監控系統提供租賃服務,此計畫在校園內實驗性營運後,評估系統的可承受度,再決定是否往校外發展。 Skuromoto 獲得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肯定後,也開始修正所遇到的一些問題。首先他們的電動機車並非自行開發而是向供應商租借,每天都有租金成本,使用量降低便無法負荷。再來校園內上課時間幾乎沒人用,尖峰時卻用量暴增, 無法有效分配資源。 此外,大部分使用需求都是單程而非來回,例如想騎到火車站坐火車,但火車站沒充電站點就不會考慮使用了。電池也有一些技術瓶頸,系統只能監控電量及電壓,但租賃的機車電池老化程度各不相同,當電池過熱或異常時就會啟動安全機制斷電,造成使用體驗不佳。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同時擁有軟體、硬體經驗,讓陳孟偉的創業之路更順暢。

新團隊服務模式再進化

Skuromoto 計畫到期後成員各自分飛,但這些寶貴的經驗隨著陳孟偉帶到新團隊,進化成新型態營運模式。Skuromoto 原本是站點式服務,比較像 YouBike,需要租空間、架設硬體,先不論硬體成本,光場地就是一項對金錢心力的挑戰。 新模式則不限制使用者還車地點,用 App 就可以找車、啟動,可以停在任何停車格,以車輛管理團隊經由系統去週期性做電池交換、車輛保養。由於團隊要做的服務更複雜,牽涉到電子交換管理系統,電動機車數量也是好幾倍,勢必得投注更多心力。 當初元智核心團隊約5人,現在新團隊已有十幾人。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陳孟偉加入新團隊之後改良了營運模式,借車還車不再受到地點限制。

軟硬整合思維大不同

回首來時路,陳孟偉覺得可以走到這個階段有幾個關鍵點。他大學時學的是資訊傳播,研究所念的是電機所,造就他軟硬皆備的經驗。 「軟硬整合最大問題是開發方式的差異,用軟體思維來做硬體,遇到問題會先做再說,try and error。但硬體比較不能這樣,因為做 prototype 可能就要一兩天,還有很多零件、金錢成本等, 要規劃好一步到位,不然會一直無限 delay,重做 prototype。」 提及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的幫助,陳孟偉指出得了獎曝光量變大,使用者會對品牌有信心; 經濟部通訊產業推動小組安排交流活動與廠商媒合,像聯發科技在他們得獎前就提供技術上的支援,得獎之後更是以專案來協助;而他現在就職的團隊,也是因為當初得獎曝光才會接觸。 新團隊前景看好,但畢竟不是自己親手創立, 若當初 Skuromoto 可以一路茁壯豈不更好?陳孟偉答說:「之前做的每個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決定,Skuromoto 像是個前哨戰,即便時光倒流, 任何決定也都是最好的決定。」

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康庭維:台灣是天線技術人才最好的搖籃

2008 手機天線設計競賽─冠軍

參加比賽,除了爭取名次幫自己在求職、創業的路上燙金之外,也有人是為了追求實務經驗,儘早了解業界需求。尤其在台灣已經領先全球的領域,不妨把時間花在與業界前輩交流,反而更容易站上世界舞台。從聯發科技技術副理康庭維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條成功之路。 康庭維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曾奪得2008年通訊大賽-手機天線設計競賽冠軍,專精手機無線系統應用及行動通訊裝置天線設計。擁有16項專利,發表過11篇期刊論文、 10篇會議論文,是聯發科技第一個 LTE 平台及 LTE-A 平台天線負責人。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康庭維認為參加比賽重要的是交流,獲取業界前輩的經驗。

參賽可與業界交流,更貼近實務需求

當年他參加通訊大賽,理由與其他人相當不一樣。「重要的是交流,評審包括學界教授、業界專家,這些先進知道實務設計有何需求與限制。由於天線設計受到週邊環境的影響非常大,一般而言,學校研發會著重於天線設計機制的突破,並考量實務應用的限制,因此多和第一線的業界先進交流可以設計出更貼近實務需求的天線。」康庭維這麼說。 台灣是全球手機與通訊產品的研發重鎮,業界很需要天線領域人才。他表示,像通訊大賽這類活動讓業界及早與學生接觸,分享他們的想法,培養出的學生在畢業時就更能貼近業界需求,甚至有可能直接邀請到公司一起奮鬥。以聯發科技為例,天線技術部門要找新血就是由技術單位來做訪談,能從專業的眼光找到所需人才。面對漸趨飽和的手機市場,現在看似熱門的行業,未來會不會沒落呢?康庭維笑說,以最直觀的角度為例,傳輸速率永遠不被消費者滿足,像4K超高畫質影音、VR虛擬實境等,都一再的挑戰通訊系統的能耐,而隨著通訊系統的演進,天線還有很多挑戰以及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預計2018至2020年間5G產品陸續就會上市,5G的應用非常廣泛,超越現在的想像,除了傳輸速率大幅提升,傳輸裝置也不見得是手機,而不一樣的應用裝置,天線也會有不同的設計考量。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康庭維介紹手機天線的運作時展現高度熱情。

不用出國,台灣就是天線技術最強的地方

「天線的需求來自終端廠商,而很多品牌廠/ ODM 廠/天線廠商都在台灣或大陸。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難想像台灣何以可在全球天線領域擁有領先地位。」康庭維強調,台灣學界天線領域在全球鼎鼎有名,頂尖的教授就在台灣,他很幸運在中山大學天線實驗室學習,在翁金輅教授的指導下不斷成長。雖然康庭維非常開心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貢獻長才,但他也強調,「大陸成長非常快,態度非常積極,也具有豐厚的資源。而台灣要在有限資源下保持甚至拉大距離,就需要有更全面性的佈局考量。」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康庭維奪得2008年通訊大賽手機 天線設計競賽冠軍後,目前在聯發科技貢獻長才。

維持領先地位,研發不可少

康庭維認為,若業界多投入一些資源在前瞻技術的開發,會對拉開兩岸技術差距有幫助,可以當成是對未來的關鍵投資。台灣的研發人員很厲害,這些人的時間心力是用在當下或未來技術需求,就會影響到台灣長期競爭力。至於仍未畢業的學子除了參加比賽之外,康庭維建議也要多多參加國際研討會,除了可看到最新發表的論文,也有機會討論、交流,是很不錯的成長方式;唯有前仆後繼深耕專業技術,台灣方能繼續在世界舞台上得到眾人的掌聲。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5G手機與各種行動裝置推陳出新,康庭維認為天線可以發揮的空間還很大。

創造通訊的無限可能,林柏蒼、高士堯替夢想裝上天線

2014 智慧終端裝置天線設計競賽─亞軍

從他們的臉上,可以同時感受到社會新鮮人獨有的青春稚嫩,以及對未來憧憬的無限想像。兩位受訪者-林柏蒼及高士堯接到採訪團隊的邀請時,雖然平日白天公務繁忙,但還是特別擠出了晚上八點的時間接受採訪,我們可以感覺到當初參加通訊大賽的熱血因子,還在他們體內不斷流動。他們在下班後趕過來,臉上卻絲毫沒有倦意,仍興高采烈地分享當初參賽的心路歷程。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高士堯(圖左)及林柏蒼都不約而同認為,參加通訊大賽對於他們進入職場 有一定的幫助。

通推小組全力支持

提及先前參加通訊大賽的過程時,林柏蒼表示,由於比賽必須繳交各項資料,包括:報名 表、參賽作品介紹……等,對於團隊來說,當時正處於將作品催生出來的水深火熱之際,使得資料在完整度方面稍嫌不足;此時,通推小組便扮演了協助者的角色,很有耐心且熱心地提供團隊各項建議,像是文件中應該補充哪些部份、或是增加不同面向說明等,讓相關資料及參賽作品說明都可以趨於完美。最貼心的是,2014年該屆比賽結束後,通推小組還進行後續檢討會議,詢問各個團隊意見,使後續參與通訊大賽的每個團隊在資源應用及支援分配上更加充足、豐富。正因採納了部分團隊的意見,下屆比賽便提供了特定廠商的實驗室服務,讓團隊能夠直接使用、測試;此外,還提供免費軟體及人體模型等軟硬體設備,而藉由上述資源,對團隊在產品開發方面有很大助益。高士堯分享說,先前在大學時期便已參加過許多比賽,相對來說通訊大賽更具規模跟制度,不僅比賽前會主動召集團隊開會,告知所有注意事項跟流程;同時還邀請業界人士擔任導師,讓團隊清楚瞭解目前業界方向、趨勢,以及提醒參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等。 他從通訊大賽獲得寶貴經驗,更注意到學術界跟業界串連後思考模式的變化,在求學時只專注於研究和論文,比賽卻能正視更多現實面的狀況,像是:人體對天線帶來的干擾、或者是不同機構所造成的問題等。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高士堯(圖左)認為相較於其他比賽,通訊大賽更具規模和制度,林柏蒼表示在比賽過程中,通推小組皆全力支持團隊,並提供適當的協助和建議。

填入履歷大加分

有關通訊大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高士堯回憶起第二次參賽時,居然有評審記得自己,猜測應該是第一次參賽作品成功塑造亮點。同時,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因為參加過通訊大賽緣故, 讓面試者印象深刻,進而與對方分享了比賽經驗和參賽作品。他強烈建議每位參賽者能夠將這個擁有「科技界奧斯卡」美名的通訊大賽填入履歷中,絕對有加分效果! 林柏蒼則強調,參賽後能夠和業界有更多正向接觸,以往待在學界只考慮到天線要如何製作才能克服環境因素,卻忽略整體工業設計(ID)、模具實際效用、或是製程可能性等,藉著比賽能夠與業界前輩、學界老師討論,拉高作品實際可行性和量產商業性。對於參賽團隊的建議,高士堯認為,以天線而言,要想有突出表現,必須考量環境完整性。舉例來說:當初在決賽評選時,評審便問他為何未將螢幕影響考慮進去,替作品找到各種可能的變項因素,才能夠在比賽中獲得高分。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從高士堯(圖左)及林柏蒼身上,看見了新鮮人獨有的青春稚嫩,以及對未來憧憬的無限想像。

未來生涯規劃及發展

目前兩位社會新鮮人都在業界貢獻自己的天線專業,談到未來規劃這件事,臉上不約而同露出笑容。高士堯表示現階段尚未考慮創業這塊,畢竟就天線產業的設備而言,像網路分析儀器,動輒上百萬元,即便透過租賃,一天也得要好幾千元,對於社會新鮮人的負擔太大。所以,目前希望能在業界待上一段時間,吸取經驗,未來有再伺機考慮創業的可能性。 同樣也身為上班族的林柏蒼,對自身目前的 工作仍有許多期待,除了與天線本業相關的技術外,在硬體機構或其他相關解決方案等範疇也都想多加瞭解和學習,並藉此往各個面向延伸, 以提升相關專業知識,在產業研發崗位上站穩腳步。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兩位新鮮人對於未來充滿憧憬,希望累積更多專業技術與相關經驗。

熱情燃燒研究魂,劉宗誠走在SDN的坦途上

2015 SDN創新應用競賽─亞軍

目前已在達創科技任職的劉宗誠,說起參與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那份獲獎的成就感依然表露無遺。從大學時代開始,他就開始投入軟體定義網路(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領域的研究,升上碩一之後,正巧遇到通訊大賽新增SDN創新應用競賽項目,在指導教授賴裕昆的鼓勵下,劉宗誠一連參加了兩屆比賽,這段參賽經驗不僅讓他視野大開,而且更為確立自己職涯的方向。

遞件時間最後倒數百米速度向前衝刺

劉宗誠先後參與了2014年及2015年的通訊大賽,各自遇到不同的挑戰。首次參賽作品是以SDN架構的彈性解決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也就是阻止網路架構中攻擊者攔截資料,當時劉宗誠與四個學弟所組成的「Just Do It」 團隊獲得 SDN 創新應用競賽佳作,初試啼聲就有不錯的成績,讓他們雀躍不已。到了第二屆通訊大賽,劉宗誠卻明顯遭遇瓶頸,眼看距離遞件時間只剩一個多月,他當時卻毫無頭緒,完全沒有方向。後來指導教授建議他從學長的作品尋找靈感,劉宗誠研究學長的作品是以硬體的方式在龐大流量之中,找出其流量劇烈變異的來源端,他發想或許能以 SDN 的架構,在控制器中設計一套流量變異偵測系統,來達到相同的結果。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劉宗誠參加過兩屆通訊大賽,不僅視野大開且更確立職涯方向。

堅持與努力品嚐到最美好的果實

確定題目之後,劉宗誠展開百米衝刺。他每天早上8點就到實驗室,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以及撰寫程式,直到半夜12點才離開。這樣的努力終究有了好的結果,團隊順利進入決賽,但有位業界評審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封包掉了這麼多,結果還是準確?」讓他們一下從天堂掉到地獄。由於團隊開發出來的流量變異偵測系統,是以 SDN 交換器來實現,但因使用的 SDN 交換器效能有限,導致無法負荷的網路流量就會被丟掉,當時劉宗誠只以結果論去做系統的交叉比對,並無法得知過程中系統流失的封包帶來的影響;為了解決此一問題,劉宗誠在比賽完後深入研究長達幾個月的時間,終於分析出一些數據,解開了難解之謎。儘管有這樣的小插曲,劉宗誠與學弟陳明彥的「全面啟動」團隊,仍以「大海撈針之獵殺紅色十月」作品獲得評審肯定,獲得2015年通訊大賽 SDN 創新應用競賽的亞軍。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參與通訊大賽最難能可貴的是讓學生更加了解目前業界中 SDN 領域的發展,更加清楚未來職涯的方向。

參與大賽提升自我,視野因此大開

劉宗誠表示,參與通訊大賽的過程中,看到作品從無到有,成就感可想而知,進入決賽時,更有十位業界評審會仔細進行提問,並要實際操作演練,這些經驗讓他的自信心大幅提升,另外也藉由與評審們的對談,清楚描述與講解自己作品的優點,提升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另外,經濟部通推小組也會在比賽前後,舉辦各種與業界連結的研討會與會議,邀請所有參賽團隊展示競賽作品,並且邀請廠商展示設備與實作的向,最重要的是邀請參賽團隊參與工研院與業界合辦的 SDN 聯盟會議,藉此瞭解國外有關 SDN 的研究取向與發展趨勢,讓身為學生的他視野大開,對後續踏入職場大有幫助。未來是否有創業的念頭?劉宗誠坦言目前時機還不夠成熟,等到累積實力、人脈與資金到達一定程度,如果可以想到一個殺手級的應用,才會是創業的好時機。劉宗誠正以自己的步調,走在 SDN 研究的坦途上,參賽的歷練就像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方向,遠方的路似乎也變得愈來愈清楚。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參與通訊大賽帶給他很大的成就感,口才方面也因此提升不少。

從SDN新兵到專家,劉恩成讓世界看到台灣

2014 SDN創新應用競賽─亞軍

兩年前,當就讀元智大學通訊所博士班的劉恩成,決定報名參賽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時,他只是一個剛踏入軟體定義網路(SDN)領域的新兵,但他一舉奪下亞軍後,從此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如今他不僅加入交大網路測試中心(NBL)繼續深化 SDN 研究,更代表 NBL 參與開放網路基金會(Open Networking Foundation;ONF)
的運作,讓世界看到台灣的 SDN 實力!今年才剛從博士班畢業的劉恩成,回想起參加通訊大賽的過程,似乎還記憶猶新。他原本研究的題目是無線網路上的視訊品質,當時剛聽到下世代網路技術 SDN,覺得很有興趣,加上指導教授賴文彬非常鼓勵,就結合通訊所的其他學生組隊,但五位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 SDN,距離比賽只有三個月,幾乎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劉恩成原本研究無線網路上的視訊品質,因為想投入 SDN 研究,結合通訊所其他學生組隊參賽。

三個月從無到有,MV 疲勞轟炸超煎熬

劉恩成的團隊從每天使用的網路行為出發,發現看影片、直播、視訊會議等應用日益普及,經常造成網路壅塞而導致視訊品質愈來愈差,因此想開發出一套智慧型視訊負載平衡器,可以監控SDN網路的網路背景流量,掌握整體網路的塞車時段,如此就可以即時調整路徑,像是交通警察一樣指揮其避開壅塞路段,達到網路分流的效果,改善使用者體驗。在確立題目之後,他們從此展開沒日沒夜的衝刺。因為手頭沒有太多預算,買不起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儀器設備,只能從市面上買了五台單價一千多元的無線網路分享器,自己灌入SDN的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開始測試智慧型視訊分流的效果。為了調整作品的細節與穩定性,他們在實驗室中不斷重複播放 YouTube 上的「等一個人啡」MV,這首歌的旋律持續播放數百、數千遍,直到睡覺時都還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最後所有成員自嘲都得了「等一個人咖啡恐懼症」。眼看比賽遞件的時間逼近,劉恩成與團隊好不容易突破種種難關,但在指導老師建議下,他們在最後關頭決定額外開發一套網路視訊流量即時分析系統,藉以呈現出即時網路分流的狀況,儘管這套系統又花了他們很多時間,但也因此增加學術性的價值;後來這項作品不僅拿下2014年通訊大賽 SDN 創新應用競賽全國亞軍,也整理成論文在全球電信研討會與 IEEE 國際研討會上發表。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劉恩成把握每一次參與國際會議的機會,積極為台灣發聲。

通訊大賽擴展視野,工程師自我升級

劉恩成原本是一位安靜內向的工程師,博士班生涯除了寫程式與論文之外,較少機會對外參加活動。但他參與通訊大賽之後,不僅訓練自我表達能力,更因此獲得驗證所學、拓展視野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在比賽中認識 NBL 主任許郡泓,對他賞識有加,後來他也加入 NBL 團隊,繼續深耕 SDN 的研究。歷經這兩年的銳變,他已經從SDN新兵成為 SDN 專家,而且代表交大網路測試中心參與國際組織 ONF 的標準制訂運作,不僅經常要跟其他國家的代表在電話會議上討論溝通,每年三月與九月還要出國參加會員大會,在國際舞台上盡力為台灣發聲。劉恩成強調,「近兩年台灣學界參與 SDN 研究的深度與廣度都在持續成長中,台灣的競爭力完全不輸其他國家,比較可惜的是過去台灣沒有機會發聲,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他總是特別把握每一次在國際會議的機會,希望讓世界看到台灣。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劉恩成歷經 Mobileheroes 通訊大賽的磨練,從 SDN 新兵蛻變成專家。

接受創業啟蒙之旅,劉恩成腳步更為堅定

身為通訊大賽的過來人,劉恩成非常鼓勵其他學子參與相關競賽,不管是要就業、創業或異業合作,都是絕佳的舞台。他強調,通推小組對於參賽成員都會安排業師輔導,而且提供在國際論壇參展的機會,可以增加團隊與作品的曝光度,甚至還有天使投資人提供建議,「像是接受一場創業的啟蒙之旅」。儘管 SDN 技術目前在商用化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而台灣的創業環境也不盡成熟,在教育、法律、金融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歷經通訊大賽的洗禮,劉恩成得以更有自信地面對未來,他仍將創業列為自己的選項;他看好台灣紮實的科技基礎與資訊流通優勢,鄰近又有龐大的亞洲市場,期許自己累積專業與經驗,等到有適當的機會,再往更遠大的創業夢想之路邁進。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劉恩成覺得參加通訊大賽,就像接受一場創業的啟蒙之旅。

2017通訊大賽正在召募團隊

從參加通訊大賽邁向更寬廣的生涯道路:創業、變專家、進攻國際、研發高端技術,8個優勝團隊現身說法

2017 年通訊大賽已經開始報名,今年一樣分成四大類別,分別是「智慧城市應用服務競賽」(報名截止時間為7/25 中午12點)、「聯發科技物聯網開發競賽」(報名截止時間為7/26 中午12點)、「SDN/NFV 創新應用競賽」(報名截止時間為7/27中午12點)以及「4G/5G 多天線系統及 IoT 天線設計競賽」(報名截止時間為9/7中午12點),有興趣的團隊可以到官網報名參加。

在此整理2016年參賽得獎團隊的資料,大家可以連結到各網頁進行觀看,了解他們的作品與想法。

2016通訊大賽「智慧城市應用服務設計競賽」決賽團隊36強出爐!

2016通訊大賽「聯發科技物聯網開發競賽」決賽團隊30強出爐!

2016通訊大賽「SDN/NFV創新應用競賽」決賽團隊9強出爐!

2016通訊大賽「4G/5G智慧終端裝置天線設計競賽」決賽團隊9強出爐!

2016通訊大賽頒獎典禮暨新創成果展實況,372個團隊激烈角逐,各獎項結果出爐,物聯網應用大放異彩

LIS
作者

我是李一詩,目前在T客邦負責經營開發者社群。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