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攝影該怎麼拍呢?」相信這是一部分攝友在告別新手時會遭遇到的問題,其實除了相機、器材本身要到位之外,許多攝影原則也十分重要,本篇就透過「2017 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的實戰教學,來幫助你了解運動攝影的各項撇步。
所有的拍攝題材中,「運動攝影」是一項相對專門的領域,不僅是因為對器材的要求很高(對焦、連拍),拍攝的難度也較一般題材更難,在各項運動皆不算十分盛行的台灣,要拍攝到運動題材的機會也相對較少,對拍攝有興趣的攝友來說,也往往不容易找到練習拍攝的題材。
上週舉行的「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以下簡稱瓊斯盃),是目前少數由台灣所主辦的國際運動賽事,自 1978 年開始舉辦以來,成為國際上重要的籃球友誼邀請賽,同時也是培訓新進籃球員的熱身賽事,對台灣攝友來說,也是個可以固定每年拍攝到的國際賽事。
此次筆者就以本屆瓊斯盃實戰拍攝來解說運動攝影的撇步,如果是想要學習運動攝影的攝友們,本篇也可以幫助你從無到有掌握運動攝影的要訣與法則。
相機準備
運動攝影首重「對焦」以及「連拍」能力,因此速度快的相機是必要的。以目前的可換式鏡頭相機來說,會比較建議使用中高階以上、著重動態的相機,例如 Canon 1DX II、Canon 7D II、Nikon D5、Nikon D500、Sony A9、Sony A6500、Olympus E-M1 II、Panasonic GH5、Fujifilm X-T2 這些相機。
同時,筆者也會建議使用高感度表現較好的相機,這是因為室內項目的運動攝影感光度通常動輒 ISO 1600 以上,甚至到 ISO 6400 也是常有的事,但通常這些速度夠快的機種在高感度的表現都不俗,因此可列為次要考量。
▲筆者此次使用 Sony A9 來完成任務,本文的實拍照片都是使用這台相機所拍攝,所有照片僅經過裁切處理,未經任何後製調整。
當然也不是說要到這種等級的相機才能拍,而是器材準備越周全,拍攝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如果是不可換鏡頭的相機,會比較建議選擇可以高倍變焦、連拍速度夠快、高感度表現好的相機,例如 Sony RX10 系列也是可以的。
鏡頭準備
建議搭配長焦大光圈變焦鏡頭,大三元之一的 70-200mm F2.8 會是很理想的選擇,或是任何光圈 f/2.8 以上、等效焦距達到 200mm 的鏡頭,例如 Fujifilm 系統的 50-140mm F2.8、M4/3 系統的 Lumix 35-100mm F2.8 或是 Olympus 40-150mm F2.8 皆可,當然如果有規格之上的定焦鏡那更好不過,例如 135mm F1.8 或是 200mm F2.0 之類會更理想,但構圖上會比較侷限一些。
拍攝籃球比賽不像棒球需要較遠的焦段,以台灣的籃球場館為例,坐在第一排以焦距 200mm 拍攝,這樣的視角就可以帶出較局部的特寫畫面,換句話說如果座位較好的話,70-200mm 這樣的焦距就相當夠用了。以筆者此次拍攝瓊斯盃為例,使用的機身是 Sony A9,鏡頭則是 FE 70-200mm F2.8 GM,接下來的篇幅也有多張實拍照片給大家參考。
▲等效 70-200mm F2.8 的大三元會是很好的選擇,但若運動場館較大,就會需要 300mm 焦段以上的鏡頭。(筆者此次搭配的鏡頭則是 Sony FE 70-200mm F2.8 GM)
場地
2017 瓊斯盃的男籃部分選在「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行,而本屆瓊斯盃是這個場館舉行的第一場國際賽事,該球場同時也是台北世大運的籃球賽事主場地。如果你要拍球賽,那麼整場賽事的「拍攝點」就至關重要,可說是主導拍攝成敗的關鍵,因此如果要拍出好照片,從訂票到入座都不可大意。
▲台北和平籃球館同時也是本屆世大運的主場館之一,由於是新建成所以設備都算新,重點是冷氣很涼,真心推薦XD
這是台北和平籃球館的售票圖,以本屆瓊斯盃為例,入場票一樓是 500 元(青綠色區),二樓是 300 元(土色區),紫色區則是不開放的貴賓席。好處是入場後一天不限時間看到飽,從早上入場之後可以一直拍到晚上,並且座位採不劃位制先搶先贏,若是平日早上來拍人其實相當少,也可以自由的換位置蹲點拍攝。
什麼樣的拍攝位置是好位置呢?
就選位子這點來說,「純粹看球賽」與「特地去拍照」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以看球來說,通常會以坐中間可看到整個球場為佳,但以拍照來說要求的卻是越近越好。此外,比賽較精彩激烈的鏡頭大多發生在禁區,因此座位以離禁區最近的位置是最好的,至於票價方面,首選當然是 500 元的一樓區,如果可以拿到 VIP 貴賓席或是記者席就更好了。
▲幾乎所有精彩鏡頭都是在禁區以及籃框下發生,因此坐在籃框附近或是正對禁區都算是理想的拍攝位置。
▲要拍攝切入禁區運動員的正面的話,此處會是個好地點,但須注意線審和板凳球員時常會在邊角擋鏡頭。
光圈與快門設定
相機鏡頭就位好了,票也買好了,接下來該怎麼拍呢?拍攝運動首選「S 模式」,也就是「快門先決」模式,快門建議至少在 1/800s~1/1000s 以上,筆者在拍攝時都將快門固定在 1/1250s,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確實凍結住運動員的動作,並且使影像不因動態而模糊所致。
「光圈值」建議條件允許、畫質夠用的話就全開光圈吧,f/2.8~f/4.0 都是可以運用的範圍,這一方面是因為快門速度要求,光圈相對的就需要更大的進光量,二方面是因為籃球場背景往往較為雜亂,需要盡量將光圈開大,為主體營造出淺景深。
▲籃球比賽場館通常離背景距離較近,且背景通常也較為雜亂,為了盡可能地凸顯出主體,通常比較建議使用大光圈來拍攝。
拍攝模式 / 機身設定
對焦模式使用「AF-C」連續對焦、高速連拍模式,以 Canon、Nikon、Sony 為例,建議設定值是這樣,可再依照個人習慣不同做調整:
- Canon: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對焦區域選擇 或 大區域自動對焦
- Nikon:3D 對焦或是群組對焦
- Sony:對焦區域+對焦區域選擇
▲運動攝影的不二法門就是「高速連拍」以及「連續對焦 AF-C 模式」
如果你使用的是 70-200mm F2.8 這類的大三元鏡頭,記得將鏡頭上的對焦距離限制設定在 ∞~3m 以提高對焦速度,並建議將鏡頭防手震關閉,因為快門快至 1/1000s 以上時手震的影響基本可忽略,關閉的理由是避免防手震機制影響畫質並讓構圖更順暢(但若手很抖的話也是可以開啟)。
Jpeg 與 Raw 的取捨
在做好這些拍攝準備工作之後,你還要一些很關鍵的前置設定,來幫助你在事後挑圖更輕鬆。一般運動拍攝若非有嚴格的要求,通常還是以拍攝 Jpeg 為主,主要是因為 Raw 檔案較大,在連拍時會拖累寫入速度,影響連拍戰力。此外動態攝影非常消耗記憶卡容量,連拍一打下去整場比賽拍幾千張是常有的事,拍 Raw 檔同時也會對事後挑圖帶來一些麻煩。
如果你因為作業方便選擇拍攝 Jpeg,那麼拍攝前的相片風格設定就相對重要的多,因為 Jpeg 後製空間較小,在拍攝時如果能調整到理想狀態,那麼就可以減輕很多的後製負擔,如果能調整到 Jpeg 直出就可用那就算是相當理想了。
▲以上圖為例,左邊韓國隊球員白色袖套其實是過曝沒有細節的,但為求得整體畫面的明亮度,適當的讓亮部過曝也是可以被允許的。
白平衡
白平衡設定非常重要,關乎到整個拍攝過程的色調呈現與膚色準確度。如果是室外以自然光為主的運動項目,全程都設定 AWB 自動白平衡即可,但以筆者本次拍攝的瓊斯盃而言,全部賽事都是在台北和平籃球館室內舉行,雖然場館是有窗設計,但現場超過九成都是人造光源,因此有必要手動設定白平衡。
手動白平衡設定建議可以以膚色為基準,或是用周邊贊助商的廣告、白色的球衣來自定義白平衡。以台北和平籃球館室內的燈光為例,筆者此次拍攝設定的白平衡是 5900K,建議設定完成之後可以多試拍幾張,看看色調是否自然,或否有偏黃或是偏藍的狀況,其他諸如「A、B、G、M 色彩偏移」等工具也可以多加利用。
▲白平衡關乎到整體色調與膚色的呈現,膚色不正確將會使得照片很難修正。
曝光補償 / EV 值
曝光值關乎到拍攝成果是否過亮或過暗,雖然 EV 值在後製時相對容易修正,但若可以一步調整到位實際上會比較理想。數位相機有個特性,就是感光度越高,寬容度會下降越多,拍攝室內比賽 ISO 通常動輒 1600~6400,非常容易有暗部曝光不足,亮部爆掉的狀況,這時候就看拍攝者如何取取捨,該以保留最多細節為主(曝光不足),還是以明亮舒服的色調為主呢(曝光適中或是稍微過曝,但細節不足)?前者是後製取向,後者則是直出取向。
如果你是使用具有電子觀景窗的機種,例如 Sony A9、Panasonic GH5 等機身,可以開啟「斑馬紋」這項功能,並設定在「100+」,亦即在觀景窗構圖時(拍攝前)就可以知道整張照片的過曝區域。通常場邊的白色贊助商廣告、白色球衣稍微過曝是可以允許的,大概過曝 15% 以內都還算是可以容許的範圍,超過就會散失更多細節,並讓照片喪失立體感。
有時候 EV 值還需要看在場球員的球衣顏色以及膚色決定,像筆者在拍攝加拿大 - 印度之戰時因為印度隊膚色較黑,加拿大也有黑人球員,因此 ISO 設定在 3200~4000 左右,第二場日本 - 韓國之戰因為整體膚色都不深,因此 ISO 較低設定在 2500 上下。
▲雖然是固定場景,但機身測光值仍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運動員球衣顏色、膚色、觀眾席顏色、贊助商背板顏色等等。
你的追焦目標應該是...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相機看比賽跟人看比賽是不一樣的,相機的追焦系統是追著人在走,但比賽節奏是跟著球在走的,相機不可能在整場比賽都抓著球不放,相對於相機的感光元件,一顆球大概佔 1% 的畫面而已,其他像是棒球等運動就更不用說。因此在拍攝時雖然是對人追焦,但誰在執球、球傳到誰身上都要密切注意,至少比賽節奏也要掌握一下,不要球運到另一個半場還在找球在哪裡。
▲即使是運動員運球的特寫鏡頭,球也佔整體畫面非常小的一部分,況且相機追焦是必須跟著人走的,對焦點設定在運動員臉部會比較恰當。
你的拍攝目的是?
你是為了記錄比賽?是為了拍某位運動員?還是為了拍下好看的照片?這些目的會影響到你的拍攝構圖和手法。如果是要記錄比賽,那麼在構圖上盡量清楚交代整體畫面較佳,照片以寫實性和敘事性為主,若是要拍運動員,那麼就以 Zoom in 特寫為主,若是要拍攝好看的照片,那麼就要多嘗試各種構圖,並且注意運動員的動態以便捕捉他們的美技。事先想好拍攝的主題,不僅可以省下相機的快門數,也可以減輕事後挑圖的時間成本。
你對比賽也要有點了解
相信會像筆者一樣去拍比賽的人,要不就是對相機有愛,要不就是對運動本身有愛,在拍攝前你還會需要做一點功課,瞭解一下比賽賽程、雙方隊伍實力較佳的球員是哪幾位,至少也要知道一下運動本身的比賽規則或是知道球員在幹嘛。
以瓊斯盃為例,比賽賽程都可以在官方網站找到,點進去各國隊伍可以看該隊的得分王、籃板王與助攻王分別是誰,認不出臉至少也記個背號,這樣拍攝時比較知道該追著誰去拍較好。當然如果可以拍到自己支持的隊伍和自己喜愛的球員是最好的,但畢竟有時候事情不會這麼順利嘛....。
▲籃球場上瞬息萬變,即使相差 0.05 秒也會拍攝到完全不同的畫面,除了對比賽的掌握度要好,事實上運氣、經驗與直覺也佔了一部分。
構圖
運動拍攝並不是很容易講求構圖的領域,尤其是籃球項目,這主要是因為賽場瞬息萬變,即使是職業運動員都難以預料在場籃球員下一步動作是什麼,更何況是拍攝者,即使是 0.1 秒的時間差都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拍攝結果。雖然拍攝目標很難預料時構圖相對困難,不過還是有一些準則可以參考。
1.拍攝「敘事鏡頭」時,盡量以橫幅為準,以便交代人事物的關係。
2.拍攝「個人特寫」、「精彩動作」、「犯規瞬間」時盡量以直幅構圖,例如灌籃、切入動作等。
3.運用「傾斜構圖」營造不穩定和速度感。
4.「運動員神情」是照片重點,務必多多捕捉。
選圖
拍攝後的選圖非常重要,這會佔去比拍攝更久的時間。以筆者拍攝一場半的瓊斯盃球賽為例(半場:加拿大 - 印度,全場:韓國 - 日本),就按了四千張照片,這還算是比較省快門的拍法,如果是記錄比賽式的記者拍法,拍出的照片總數可能兩倍以上都不止。
▲快門連打下去,即使是一個切入上籃的動作也會耗掉不少快門數。上圖的 Gif 檔是由 43 張照片製作而成,圖檔速度有略為放慢,運動員實際的速度比這個檔案的播放速度還要更快一些。
不過這邊必須讚賞一下 Sony A9 的續航力,一場半下來拍了四千張照片,電池電力也僅僅是從 100% 下降到 42% 而已,且拍攝中間筆者還有頻繁的檢視照片、Wi-Fi 傳照片,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續航力甚至比起傳統 DSLR 高上許多。
要在這麼多的照片中選出價值較高者,無疑會為拍攝者造成相當的困擾。這就還是要回歸到你的拍攝目的,是要純粹紀錄比賽,還是要交出夠水準的作品?
以下面這兩張為例,兩張照片的時間差僅僅只有 0.1 秒(每秒 20 張連拍,一張照片差距 0.05 秒,兩張照片差距 0.1 秒),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張呢?
▲球類運動當然是以球為主,選左邊這張球佔畫面中較明顯位置的較佳。
▲這兩張照片差距極微,時間差僅僅只有 0.05 秒。筆者選擇左邊這張,原因在於多了左上角球員的神情。
▲三張連續動作,可選擇動作表情較生動者,筆者選中間這張。
▲這兩張差距也非常非常小,時間差也是只有 0.05 秒。筆者最後選擇右邊這張,理由是多了右邊韓國隊(白衣)球員的臉。
做好這些準備後,接下來就放心交給相機的性能吧!
實拍照片(使用 Sony A9 搭配 FE 70-200mm F2.8 GM 拍攝)
寫在文後
筆者並非專職運動攝影,此次也第一次拍攝籃球比賽,希望這次拍攝整理出心得能對攝友們有所幫助。最後也要感謝 Sony Taiwan 出借 Sony A9 相機以及 70-200mm F2.8 GM 鏡頭協助此次拍攝,沒有如此強悍的追焦能力與連拍速度,絕對無法拍攝出這麼多的成功照片。
最後也感謝你/妳看完了這篇落落長的分享文章,如果有什麼疑問、指教或是想知道的部分,也可以留言或是寄信給我讓我知道(點我的個人檔案看信箱),我也會很樂意分享給大家的。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