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數位相機當道,但還是有一群對傳統底片的死忠愛好者,也希望傳統底片能夠持續發展下去。不過,底片廠商提供的只是耗材,他們復產確實能夠讓原本的玩家變得更方便。但這樣只能夠用維持現狀,要實現擴大市場的目標還有點難。因為新手需要面對的,是一堆品質不一的二手底片機,要吸引更多人進入底片的世界,新款的底片機投入是不可少的。
根據PetaPixel 的報導,Yashica 的這款 Yashica Y35 的理念和傳統膠卷以及傳統的「數位 + 模擬」的概念不一樣,Yashica 用的是一種名為「digiFilm™」的「色調工具」(你可以想像成是濾鏡)。
Yashica Y35 內部分別有 digiFilm 和 SD 卡的位置,SD 卡負責儲存,而 digiFilm 的作用就是負責像底片一樣固定照片規格,包括色調、顆粒感、ISO 和照片比例等。這比起主打模擬底片但只負責調色的富士相機內置濾鏡,Yashica 就再進了一步。
目前 Yashica 提供了四種方案,除了標準的 ISO 1600 高速底片、ISO 400 黑白底片和 ISO 200 Ultra Fine 底片這三種 135 底片,還有 120(6X6)規格的底片。用戶像玩底片機那樣安裝上 digiFilm,就能夠拍攝出類似底片效果的照片。
只是,這種模式還做得不夠徹底。畢竟,傳統底片還應該有記憶功能,而 digiFilm 說穿了也就只是一個把機內預設值做成像底片的模樣,讓你放進相機裡頭感覺自己好像是在用底片機而已(照片還是存放在SD卡上,而不是digiFilm中),吸引力其實也沒有高多少。
而且,Yashica Y35 最大的問題在於機能。
作為一款打著復活底片旗號的機器,Yashica Y35 沒有用上標準的 35mm 全片幅感光元件,那塊 1/3.2 英吋 14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可以說是很敷衍了。機身只有五檔快門速度 1s, 1/30s, 1/60s, 1/250s, 1/500s 可選,digiFilm 目前最高 ISO 也只有 1600。雖然算是符合底片設定,但性能確實差了點。
總體來說,Yashica Y35 只不過是一款因概念而生的簡單試作品。沒有真真正正用上全片幅的機器,很難說自己是打著「復活底片」旗號誕生的機器。
可能你會覺得,Yashica 這個造型有著足夠的旁軸復古味,操控和 digiFilm 的引入也讓它更像底片機,35mm F2.8 這個鏡頭的泛用性也很高。結合單機身 998 元港幣的售價,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玩具。
如果真的要用上全片幅感光元件,補完高速快門等規格,它也不可能以這個價格出現。相信也有不少人,會直接拒絕一台由新廠商生產的「RX1」。而站在復刻底片的角度上說,它確實做得不夠徹底。不完善的產品設計,讓它走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上。
你可以把它當成是一款走風格路線的產品,一款玩特殊攝影的玩具。但如果真的要說起專業性,很多人還是寧可選擇 APS-C 片幅、自身也有專業膠卷和光學部門的富士,會更值得擁有。兩款 X 系列的數位旁軸 X100F 和 X-Pro 2,就是最後的例子。
或者,Yashica 這次只是透過 Kickstarter 來聚聚人氣、收集玩家反應,這個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做法。而從現在的眾籌金額看來,他們是成功的。但如果能夠把產品再補完多一點,或者會更好。正如有網友所言:
應該每個 digifilm 裡面內建個 32M 一次性記憶卡,可以存 36 張照片,最好每個 digifilm 內建的效果都會有極細微的不同,讓你每一卷都充滿驚喜並且獨一無二。還可以順便多買一些 digifilm。
把 DigiFilm 變成真真正正的數位膠卷,這才是 Yashica 的核心武器。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愛范兒)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