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講到「比特幣」,似乎散發著魔法一般的吸引力。當初中本聰設計的這種加密數位貨幣系統,將很多巧妙的創新糅雜一起,引發了外界對於區塊鏈技術可以怎樣應用到其他領域的熱議。 不過,很多人誤以為和比特幣一樣,其他一切區塊鏈技術應用都必須去中心化、匿名、點對點,完全不受央行發行的貨幣束縛,也不受政府監管約束,好像區塊鏈的設計目的只是為了削弱功成名就的商業、技術和政治機構。
事實上,這種思維是非常有侷限性的,可是它卻很普遍,即便今年人們陷入狂熱,熱衷於對幾乎所有可以想像到的計算與商業問題應用區塊鏈、加密數位貨幣,以及結合諸如智能合約和代幣這類更新的開發方向。
比特幣所用的技術,可能以新的方式賦予個人和中小企業一些創新能力,它們在這方面有掀起革命的潛力。可要是把區塊鏈看作不是全盤接受就該徹底否定的主張,那就走上了歧途。比特幣給人們帶來的財富是多樣的選擇,很多組織都可以用這些可選方法改變很多應用,既可以中心化,也可以去中心化。
運用區塊鏈技術並不是只有一條路。以下是一些加密數位貨幣技術的重要特性,任何探索這類技術的人都應考慮在其中做出選擇。
中心化 VS 去中心化
為了保證在沒有權威中心機構管控的多部電腦中共享可靠的資料庫,比特幣開發者走了一招妙棋,引進了區塊鏈技術。以太坊則是拓展了比特幣的創意,以便讓雲端運算能以類似的去中心化方式得到應用。這些都是巧思,可也別太過迷戀這種技術。
事實上,在執行多任務的時候,傳統的雲端伺服器不但有效,而且效率很高。而碰到交易量大的情況,目前很多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技術都還難以跟上需求。
高明的企業會將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處理混合使用,視不同的應用目的選擇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比特幣的一項前衛應用——數位現金。區塊鏈能實現任何地方的點對點交易,而且無需仲介,但數位貨幣可能被盜或者遺失。那麼不妨想像一下用一種混合型的支付系統,用區塊鏈帳簿驗證小規模的交易,但驗證規模大的交易就用中心的資料庫。
匿名的 VS 可識別的
交易匿名、不可追溯是比特幣最有威力的一個特點,它也引起了外界最為兩極化的評價。對於政府監督貨幣交易有什麼合法性,大家各有各的看法,這麼說一點不為過。還有很多應用可能既受益於區塊鏈技術,又能識別參與者,記錄交易。
假設有一家航空公司開發了一種用加密數位貨幣記錄常客飛行里程的方式。用區塊鏈系統的好處是,客戶能更靈活地賺取和消費自己的里程,能和他人任意交易里程。但航空公司還不想放棄那些透過會員制獲得的客戶訊息,所以可能設計一種代幣,讓它習慣性地向公司報告客戶如何使用它。可以想見,客戶會得知自己的隱私被侵犯,航空公司會透過給他們量身定製的獎勵措施給予補償。當然,另一家航空公司可能設計一種徹底匿名的虛擬獎勵制度。不管是不是匿名,都可以應用這類技術,市場會決定孰優孰劣。
固定值 VS 浮動值
許多建立在以太坊基礎上的新應用都和一種特別的貨幣、或者說代幣有關。這類代幣可以用來交換某種服務,代幣的價值會隨著這種服務的需求而波動。這種方式有一定吸引力,特別是對那些希望透過向投機者出售貨幣而融資的公司。投機者認為,那些公司的服務最終會爆紅。
但其他公司可能希望更直接地控制其服務的價格,於是選擇比競爭對手高或者低的價格出售,對客戶的收費更有預見性。如果指定用一種全國通用的法定貨幣付款,很多強大的比特幣和加密數位貨幣技術應用也都能執行良好。還有一些混合的方式,允許代幣幣值在一定幅度內波動。
自由交易 VS 受限交易
從獎勵客戶的積分到買咖啡的預付卡,加密數位貨幣技術可能讓一切我們用來儲值的封閉系統與我們喜歡持有的任意貨幣互換和交易,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它們有這種潛力。可即便是旨在持有可自由交易貨幣的應用裡,也有些代幣自身有交易限制。
例如有一種音樂服務可能尋求發行代幣。最終,使用該音樂服務的用戶可以透過寫評論獲得一些代幣。他們用現金購買代幣,然後為了獎勵他們喜愛的音樂家和購買音樂而消費代幣。但最開始,開發者可能要給所有用戶發行一定量的代幣,使用這種代幣受到限制,只能用來買音樂,不能用它兌現金。
重點是要懂得,比特幣引爆的革命波及範圍遠遠超過單一的延伸產品——數位現金。它甚至超過了有關如何經商的一套意識形態——匿名、去中心化計算。這種創新的觀念就是,企業不單單向客戶出售產品,還在資助富有的經濟體。那些經濟體的參與者有多種方式做出貢獻及消費。
在貨幣政策、監管和中心控制方面,政府扶持的經濟體採用方式各不相同。同樣地,在代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私有經濟體也會有多種規則和特色,它們會從中本聰高明的創造發明中汲取經驗,但不會侷限於此。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