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HTC 公司公佈了一項和 Google 的重要合作。按照合作協議——HTC 公司內原參與製造 Google Pixel 手機的員工將加入 Google,HTC 將其知識產權非專屬授權 Google 使用。而 HTC 將拿到 11 億美元,藉以協助新技術部門的發展。
這一年,也是 HTC 這間公司 20 歲的生日,一切都像是輪迴和命中注定——這家公司在 1997 年成立,幾經發展,和巨頭 Google 一起開啟了輝煌的行動時代,卻又突然面臨急劇下墜的銷量,將最核心的手機部門全權託付給了這家合作夥伴。
2018 年初,HTC 公司內部傳出了重要的架構和人事變動——將由 5 位區域總經理在美洲、歐洲、台灣、北亞、中國等區域各自兼管智慧手機與 VIVE 虛擬現實事業,手機和 VR 業務合併,以便在產品及策略面採取一致的做法。
王雪紅強調,由單一區域總經理兼管兩項事業,可望在推出智慧手機和 VR 產品上採取一致的做法,也能全球業務變得更具策略性、更靈活且成功,有助於 HTC 整體成長並為消費者帶來新世代的技術。
今天來看,2014 年的MWC上的 HTC 中階機Desire 8 系列,這應該是人們最後一次以一家「手機公司」的視角看待 HTC。
2015 年,HTC 和遊戲公司 Valve 合作推出 Vive 虛擬實境眼鏡開始,HTC 這家公司就埋下了一個新的註腳——VR。在進入這一領域之後,HTC Vive 對行動平台展開的策略,他們希望借此來挽救公司下滑的趨勢,並搶佔下一個未來。
HTC 的 MWC 2018
也許是沒趕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點,自去年 11 月份在台北發佈 HTC U11+ 和今年 1 月份在北京發佈 HTC U11 EYEs 之後,在MWC 2018 上,HTC 在手機和 Vive 方面都沒什麼要特別宣佈的。
不過,MWC 2018 上的 HTC Vive 會場,也和其他幾年沒什麼區別——依然包下了不小的場館,展台依然人氣滿滿,在這裡 VR 體驗被體驗者圍個水洩不通,不過,相對來說 HTC 手機會場的門前就……
HTC Vive 在會場放置了接近 10 個體驗區,提供幾十個不同內容給前來的記者、供應商、新的合作夥伴體驗。有趣的是,這些工作人員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於 HTC Vive 的合作夥伴,HTC Vive 扶持的內容創作團隊,並非是 HTC 自己的工作人員。
在這幾個體驗內容當中,有一個內容排隊最長,新鮮度最高的活動,就是這個——
這是一個熱氣球的體驗活動,體驗者需要走進這個實體的熱氣球裝置中,其中座椅和其下面的氣罐都是道具,頂部的開關裝置則被改造,透過頂端開關可以控制熱氣球的上升,否則熱氣球就會在空中漂流。在整個體驗過程中,這個熱氣球裝置會被懸吊起來,旁邊甚至還配備了一個鼓風機,不時的工作人員還會隨著你體驗的內容在旁邊幫你搖晃一下……
有一些前來體驗的人士將其稱為「混合現實」。
從體驗者的反應來看,大家都為這個體驗活動叫好,大家說這個裝置非常的真實,甚至有一些體驗者會有很強烈的「懼高症」反應。
這個「熱氣球的遊戲體驗」其實就代表所有的那些你在遊樂場見到的大型 VR 遊戲機台,是一種強調「周邊體驗」的豪華裝置。在VR體驗的過程中,VR 眼鏡只是其中一部分,其最重要的觸覺體驗,則還需要透過其他更多更昂貴的裝置實現…..
優秀的產品,遇上不景氣的行業
在很多從業人士的眼中,HTC Vive 是目前可以買到消費等級最優秀的 VR 裝置。
HTC Vive 在硬體這條道路上走的最深,也最紮實。隔壁 PlayStation VR 則是利用遊戲內容來推動成長,但硬體規格相對較低,消費市場也不溫不火;Oculus Rift 在定位上採取不同的技術,但人們認為 HTC Vive 和 Valve 合作的 Lighthouse 更精準。
HTC Vive 強調走高階的產品路線,迄今為止已經有三款產品——Vive Focus 是針對 VR 大眾消費者市場的產品,它是一台一體機;Vive 則是針對 VR 愛好者市場,它是 PC 上使用的 VR 眼鏡;第三個則是在 CES 上剛剛亮相的旗艦產品,Vive Pro,規格更高,針對專業/職業級 VR 市場。
除了拿的出手的硬體,HTC Vive 還在努力推廣 VR 內容創業。
HTC Vive 自 2016 年 4 月就開啟了 Vive X 加速器計畫,目前為止三期計畫投資了超過 90 個 VR 生態鏈上的團隊,這些投資分佈在技術、硬體、內容等多個部分。
對比其他幾家產品,HTC Vive 上的內容已經算很多,而且保證了各個方向的內容都有。而根據 HTC 之前發佈的資料,目前在 Vive 應用程式商店 Viveport 上的應用程式,也已超過了 1100 款。
HTC Vive 打算扶持更多的內容,來促進硬體的銷售,希望能出現一款殺手級應用,然後讓旗下的硬體可以普及推廣到消費者市場。
不過,儘管 HTC Vive 軟硬體產品都算得上是優秀,但和優秀的產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市場的不景氣與未知的大眾市場。
根據網路上的一篇分析報告顯示——2015 年第四季度 VR 投資達到巔峰,此後便開始出現下降退潮趨勢;2017 年第一季,全球 VR/AR 的風險投資額只有兩億美元(共有 26 家公司獲得投資),相比去年同期的 10 億美元(29 家公司融資),暴跌八成。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他們也其實不清楚自己在 VR 影片上能夠看點什麼,以及必須看點什麼。HTC Vive 強調 IP 化的內容和運營,HTC Viveport 宣佈已經談好了優質資源——即將上映的好萊塢電影《一級玩家》,以此來提高使用 VR 的用戶。
當然,除去內容外,老百姓們還是在抱怨 VR 太貴,這多少和 HTC Vive 的高階策略產生了衝突。
但 HTC Vive 還是在堅持高階,試圖說服消費者便宜的 VR 眼鏡並不能帶來好的效果,HTC Vive 認為,當下,要獲得好的效果就得付出更多的錢。
或許我們可以理解 HTC Vive 的高階策略,既然 HTC Vive 已經 All in VR,HTC 是衝著VR 的未來去的,那技術路線和高階策略就不得不走。眼下的消費者市場,還是先放放吧。
是遠見,或是執迷不悟?
在這次的 MWC 2018 上的媒體採訪室裡,HTC Vive 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背後懸掛的是 HTC U11+ 全新旗艦手機的廣告,但全程採訪環節也沒提到太多關於手機的問題,對公司內部架構的變動、是否全面負責中國區的 VR+手機業務的提問也不置可否。
汪叢青認為,VR 的繁榮要像智慧手機一樣也需要依賴通信技術的發展,比如如果 VR 擁有 5G 技術,不光是內容還有硬體方面,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低延遲、高清晰度的內容。
對於未來,汪叢青經常向媒體提到的是——如果擁有了 5G 技術,它和 VR 產品結合,它就會像一個眼鏡一樣戴到外面去,我們就不需要和電腦連接了。
VR/AR 是一個最自然的互動方式,你跳就跳好了,你扣扳機就扣扳機。不需要教。
汪叢青提到的場面或許真的會存在,已經有特別多的大公司在驗證這一道路——Google 最早就有 Google Glass,微軟有 Hololens,盛傳蘋果也在研發自己的 AR 產品,不少創業公司也在研究這一類產品。HTC 也算是先行者了。
但這類產品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眼下也只能是針對非常小眾的工業市場。
HTC All in VR,從現在的表現來看,或許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他們選擇了最難、也是唯一的一條路上一走到底。
2018 年,HTC 董事長王雪紅登上了 MWC 官方 Keynote ,給這次的參展定調——她沒有再提手機,提出了 Vive Reality 的設想,以此來映射 VR 這個單詞。言下之意,VR/AR 的未來將由 HTC Vive 來定義。
而 8 年前的 2010 年,王雪紅定義的 HTC 幾乎可以代表 Android 手機與蘋果分庭抗禮。
VR 可能是 HTC 最後的救命稻草了。既然抓住了,那就走下去吧。科技業往往都是這樣,堅持到最後才能證明你是對的。
-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品玩)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