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開放是網際網路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在Google Chrome已經取得60%市佔的狀況下,你是否曾擔心過,有一天Chrome會變成你接觸網路的唯一工具?老牌瀏覽器Firefox已默默發展了十多年,又有什麼是它做不到的?
Google Chrome的「一黨獨大」
還記得在Windows XP「統治」桌機的年代,Internet Explorer(IE)幾乎是所有人上網時的唯一選擇。當時依然有一些瀏覽器如Firefox、Opera及蘋果專用於Mac上的Safari等,在IE超過95%的市場占有率下,獲得一息尚存的發展空間。
2008年,Google宣布為了打造更流暢的上網體驗,發表了Chrome瀏覽器。其閃電般的速度和強大的網頁相容性,瞬間吸引大量使用者從IE「倒戈」轉而使用Chrome;甚至原本較為小眾的Firefox、Opera瀏覽器用戶,也因為Google強大的宣傳攻勢,背棄了他們原本愛用的瀏覽器。
時至今日,Chrome在全球網際網路上的使用者人數占比已經來到60%,而Chrome的用戶及開發者群體也變得十分強大,似乎逐漸散發出了IE當時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氣。
只不過聲勢逐漸茁壯的Chrome卻也帶來了許多隱憂。首先是普遍為使用者詬病的記憶體大量占用,造成整體系統速度遭到拖慢,成為Chrome的最大罩門;其次,Chrome應用程式商店的安全性不斷遭到質疑,前些日子Google更下架了一批會在背景利用使用者電腦資源,進行惡意挖礦的外掛程式。
而Chrome所產生的問題也不僅發生在社群間,Google自己也想利用Chrome強大的市佔率,推動網際網路的整體發展,但有些作為在外人看來卻不見得恰當。例如Google最近就想要在Chrome中內建「反廣告軟體」,這對使用者來說乍聽之下十分有利,但多數用戶卻也忘了Google本身是間廣告公司,若是真的在Chrome中內建反廣告功能,會有哪些廣告會被阻擋?又會有哪些廣告不被阻擋?如此「球員兼裁判」的行為難免會讓用戶有所疑慮。
給狐狸一個機會 你該選用Firefox的理由
面對Google Chrome不斷坐大,微軟推出了IE的替代品Edge來反擊,得到不錯的反響;蘋果也「曾經」將Safari帶到Windows上想要提高市占,結果推到一半卻嘎然而止。而在這廝殺激烈的瀏覽器戰爭中,擁有死忠用戶、強大社群,不斷進步的Firefox卻時常遭世人們所遺忘。
Firefox從2004年開始發展,14年來歷經60個版本,目前卻只在全球桌機瀏覽器上達到12%的市佔率,而新起的行動裝置上更只有少得可憐的0.6%。雖然Edge與Safari的數據也沒有好看到哪去,但相較於Chrome的強勢,Firefox仍然顯得十分渺小。
為什麼Firefox會如此「不受青睞」,難道Chrome有任何Firefox沒有的功能嗎?事實上,Chrome有的,Firefox也全部都有。
Firefox有非常良好的跨平台支援,從Windows、Mac、Linux、Android到iOS,幾乎你想得到的作業喜統,都能夠在上面發現Firefox的蹤影。
當代主流瀏覽器皆具備的雲端同步功能,Firefox更早於2007開始發展,當時稱為Mozilla Weave,現在則改叫Firefox Sync,同步內容包含書籤、歷史紀錄、密碼、表單資料、附加元件和布景主題等無所不包,並用安全加密的方式儲存於雲端上,更可進行跨平台同步。
個人隱私上,Firefox的母公司Mozilla更是Do-not-track(DNT、告知網站不要追蹤使用者資訊)的主要推動者;而Firefox在筆電電池消耗量及網頁相容性上也都有很好的表現。
或許有人認為Firefox在許多關於瀏覽器的評測中,並不常出現關鍵的亮點,但就使用者的感受而言,評測分數所顯示出的差異,在實際使用時可說是微乎其微。
當瀏覽器變得越來越相似 你不一定要被Chrome「綁架」
綜觀目前主流的瀏覽器市場,無論是Chrome、Firefox、Edge、Safari甚至於Opera,瀏覽器之間的差異性變得越來越小,每個瀏覽器具備的功能也十分類似,但Chrome的市場占有率卻仍高達六成,這是相當詭異的情況。
猶記得微軟靠IE「統治」網際網路時,曾推出許多只有IE支援的特規標準,使那些網頁成為「IE Only」,無法在其他瀏覽器上正常顯示,造成許多使用者不便,以至於現在台灣甚至仍有公家機關網頁遭「IE Only」荼毒至今;而與IE相關的ActiveX功能後來所造成的安全性問題,也讓微軟承受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罵名。
Google藉由打造完善的生態系,讓使用者越來越難以抽離使用Chrome做為上網工具;但若是用戶放任Chrome持續坐大,不去反思Chrome在未來可能造成的「過度強勢」,網際網路的開放性與自由,勢必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
來源:The Verge
想看小編精選的3C科技情報&實用評測文,快來加入《T客邦》LINE@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