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蘋果市值突破一兆美元,誰都無法否認其中 iPhone 是貢獻最大的蘋果產品,Q3 財報中 iPhone 營收佔比達 56 %,在大部分人印象中 iPhone 無疑是蘋果最暢銷的產品。
但事實不完全是如此,市場調研機構 Ceros 最新的一份報告顯示,USB-C 轉Lightning連接線 (1 公尺)和Lightning接頭轉 3.5 mm耳機插孔轉換器才是百思買(Best Buy)上最暢銷的蘋果產品。
雖然國人比較不熟悉百思買這個平台,但百思買是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因此資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根據 Ceros 的報告,過去兩年裡,蘋果的轉接頭和傳輸線就一直是百思買最暢銷的蘋果產品,不過到了 2018 年第二季度,這一位置被 AirPods 取代,但轉接頭和傳輸線依然是整體營收最高的蘋果產品。
你肯定會很奇怪,怎麼會沒有 iPhone 呢?Ceros 在報告中提到這是因為iPhone 的銷量主要是因為美國很多用戶主要是透過電信商來購買 iPhone,因此在百思買上購買的人不多。
其實傳輸線和轉接頭的暢銷也有跡可循,隨著蘋果在 2016 年的 iPhone 7 開始開始砍掉 3.5 mm 耳機接口,以及去年 iPhone 8/8 Plus 和 iPhone X 支援快充,對於Lightning轉 3.5 mm耳機插孔轉換器、AirPods 和 USB-C 轉Lightning連接線的需求提高也在情理之中。
這幾款配件背後也有不少爭議,不少蘋果用戶至今還沒習慣沒有 3.5 mm 耳機接口的 iPhone,AirPods 雖然是個不錯的替代品,但其容易丟失的屬性也常被吐槽。
而蘋果的 iPhone 8/8 Plus 和 iPhone X 雖然已經支援快充,不過用戶需要額外購置一款 29 W USB-C 充電器和 USB-C 轉Lightning線才能體驗到快充的效率,實在不算方便。
這兩個用戶痛點不久前還被三星專門拍成廣告來諷刺蘋果,但不可否認這些配件給蘋果帶來了不少收入,也在 iPhone 等主力產品增長陷入低迷的時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過去三個季度蘋果的財報非常亮眼,Q1 是蘋果刷新史上營收記錄的一季,接下來又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 Q2、Q3 業績表現。
這些收入超過一半是 iPhone 的貢獻,蘋果過去 11 年已經賣了 14 億部 iPhone,但 iPhone 銷量的增速已經大不如前。
從 2016 年第一季度開始,iPhone 銷量同比增長就出現大幅放緩甚至倒退。上一財季 iPhone 銷量 4130 萬,僅比去年同期的 4102.6 萬部增長 1%。而過去一年裡,增長最快的蘋果產品業務,其實是包括 AirPods 等配件在內的「其他業務」。
從 2017 年 Q1 到 2018 Q3,「其他業務」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 31%、23%、36%、36%、38%、37%,遠超過 iPhone、iPad 和 Mac 等核心產品線。
其中 AirPods 功不可沒,隨著這款無線耳機的大賣,不少分析師都認為 AirPods 將超越 Apple Watch 成為蘋果最暢銷的配件。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認為2018 年 AirPods 銷量將達 3000 萬副,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去年也曾預測 AirPods 2018 年出貨量將翻倍,達到 2600萬-2800 副。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RBC Capital)甚至預測, AirPods 未來銷量能達到 iPhone 的 20%,也就是超過 4500 萬副,年營收有望達到 60 億-70 億美元。
而傳輸線的暢銷跟蘋果推出 lightning 接口有很大關係,2012 年蘋果發佈了全新的Lightning Dock 接口,這種更為封閉的連接方式一開始遭到了眾多配件廠商的抵制。
《紐約時報》在 2012 年一篇報導指出,蘋果改用新接口不僅給了競爭對手機會,還激怒了商業合作夥伴和消費者,讓配件產商去投奔蘋果以外的產品。關注蘋果配件的網站 iLounge 的主編 Jeremy Horwitz 還表示:
蘋果沉迷於控制和自己產品相關的一切,在某個時刻,它可能終究會因此吃到苦頭。
6 年過去了,現實打臉了這番言論。蘋果構建了一套基於 lightning 接口的生態,這也是蘋果構建封閉生態系統策略的一部分,而蘋果萬億市值本身就是這個策略成功最好的證明。
也正因為蘋果的封閉生態,像 AirPods 這樣的配件成了蘋果生態圈中的「獨佔資源」,過去它們是 iPhone 、 iPad 和 MacBook 的附屬,但如今去有可能反過來推動這些核心產品的銷售,就像庫克在 Q3 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的:
有人購買了 iPhone,可能會吸引了它們去使用 Apple Watch 或是 AirPods,但相反,也有人是因為看中了 Apple Watch 才入手 iPhone 的,所以這個過程並非是線性發展,不同的用戶也有著不同的購買方式。
- 本文授權轉載自:ifan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