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Eji) 某一天下午,編輯部收到一份外稿作者Eji先生神祕的投稿,沒有圖片、沒有實做,內容卻蘊藏著不可說的奧妙……。好啦,其實是編輯部檔案櫃裡有一篇來不及整理的稿件,徵得作者同意後,實驗性的採用純文字方式刊登,預計分成4部份,希望大家多多迴響。
大家應該都同意,GPU最主要的功能就是3D繪圖:GPU能夠快速地處理3D繪圖。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即時的3D繪圖領域,一直都在加強貼圖技術,這是需要密集消費記憶體頻寬的工作,品質越高、貼圖容量越大,但是材質讀取的順序卻都是固定的。就像NVIDIA技術總監David Kirk曾經說過一句話:「CPU是為了如何增加快取命中的機率設計的,但GPU是為了快取誤失的狀況設計的。」 又大又熱的記憶體頻寬 一款遊戲中的材質根本不可能全部放入快取記憶體,而且只有套用濾鏡的時候才會重覆使用材質,所以GPU產品的記憶體頻寬幾乎都比CPU龐大的多,快取記憶體卻比CPU小得很。因為GPU幾乎是不間斷的存取記憶體介面,最後造就了一種巨大的記憶體介面怪物,而運作期間的發熱量也居高不下。
為什麼記憶體介面越大發熱量越高呢?想想看,在晶片裡頭面傳輸的距離很短,拉到晶片外頭就要對付上至外界干擾、下至距離產生的耗損,所以想必會比較耗電,只是大概很少人想到會耗這麼大。比方說NEC的向量處理器SX-9,為了達到256GB/s的頻寬,把晶片當中40%的面積全都耗在記憶體控制器上了。
而SX-9所用的256GB/s頻寬,其實對現在的高階GPU,比方說GT200(512bit x 1250MHz GDDR3 = 160GB/s)或是RV770(256bit x 2000MHz GDDR5 = 128GB/s)來說,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遙遠的境界,以記憶體頻寬和運算能力比喻,好比裝了GPU,你的PC裡面就有個超級向量處理器,所以耗電量自然也不在話下。
CPU、GPU的融合之路
超級電腦過去總是在茲事體大的環節中運作,比方常常被罵的氣象局。但是GPU的話除了打開3D遊戲的時候全速運轉,老實說通常不會運作得太頻繁,那麼對不太玩遊戲的人來說,買高階GPU就變成一種浪費。但是GPU廠商顯然也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長期只有一個遊戲市場實在非常危險,要是需求萎縮的話很可能會造成經營危機,所以需要積極地布局,找機會把觸角伸到其他領域,只是過去一直都在鴨子划水階段罷了。
要替GPU增添靈活性,其實就等於把CPU的元素加入GPU之中,部分CPU的觀念與設計與GPU的定位有所衝突,這會讓GPU的特殊性與本身的優勢滑落,固定的半導體成本必須分配在刀口上,否則便可能給競爭對手──不論是CPU、或者是同樣製造GPU產品的對手,一個可乘之機。
但是反過來說,假設可以成功加入額外的運算功能,進而成為主流的話,那就很可能會從根本改變PC的運算結構,像是從數值分析的工作、到多媒體用途,很可能會慢慢改成由GPU處理來負擔,進而造成消費者在購買電腦零件組的比重改變,甚至可能造成高階CPU的買氣下降。總之,經過了長期的醞釀,GPU廠商還是決定將非繪圖運算的元素引進GPU產品,從2006年11月G80與CUDA架構正式發表以來,消費者開始接觸到GPU廠商正式踏入非繪圖運算領域的產品。
文筆流暢,淺顯易懂。
很想繼續看下去
多吸收些新知識
高階顯示卡核心運算感覺都超強
看來玩家級使用者是推手呀XD!
後面還有很多part沒出現
不過這樣好掉人胃口喔 >"<
但是內容不多耶
很吊人胃口耶
where's趴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