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筆電時,消費者大多會把重點放在硬體規格上,尤其重視電競遊戲或多媒體剪輯的玩家,更是會針對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等核心規格斤斤計較。但一款筆電除了內部的硬體規格會大大影響使用者體驗外,其實「螢幕」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文章目錄
仔細想一想,在使用電腦時,除了鍵盤滑鼠,「螢幕」絕對是我們接觸最頻繁的配備,所以怎能等閒視之呢?尤其對遊戲玩家來說,螢幕的好壞可是決定著遊戲的聲光效果、甚至是玩遊戲的實際感受,正因如此目前市面上有愈來愈多的電競筆電都針對螢幕面板下了不少工夫!
你一定很好奇,這些電競筆電所配備的螢幕真的比一般筆電螢幕更棒嗎?本回電競小教室:電競筆電螢幕篇,就帶大家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電競筆電的「螢幕」規格看似相同,但用料可是天差地遠!
對玩家來說,想獲得最極致的遊戲畫面效果,除了要注意硬體運算效能是否足夠,大家往往都忽略掉「螢幕的規格是否跟得上顯示卡的效能」這個關鍵點!其實目前市面上高階的電競筆電都觀察到玩家們的需求,不只是螢幕解析度,畫面的「高刷新率」與「低反應時間」更是重點中的重點,不過仔細想想,到底為什麼玩家會需要用到如此高規格的螢幕面板呢?
以下讓小編為大家詳細分析吧!
高刷新率,好在哪?
遊戲玩家在挑選筆電時肯定十分在意顯示卡的運算能力,因為它的優劣與否大大決定了遊戲運行時的流暢度!一般人對遊戲流不流暢的定義,大概會落在 60fps 這個標準上,也就是說,遊戲在符合玩家預期的特效與解析度的情況下,能夠以每秒 60 張的速率來呈現畫面,若是低於這個數字,可能就會感覺到畫面卡卡的、有點不夠順暢。
不過或許有人會提出質疑,一是在電視上或是電影院播放的影像,只要達到每秒 30 張的速率,就不會有順暢性的問題,那為何遊戲對於每秒幀率的要求更高呢?主要原因是電腦會準確地顯示「瞬時」的畫面內容,就像一台快門速度無限大的相機所拍出來的畫面一樣-每一格影像都是一樣的清晰銳利,畫格之間沒有「動態模糊」的狀況反倒會讓人覺得畫面的流暢度降低了。
而一般在拍攝電視內容、電影所使用「相同幀率」的攝影機拍攝物體移動時,該場景的影像必定會表現所有移動物體在曝光時間內所有位置的完整組合,讓畫面的動態看起來更具連貫性。也因此有很多新世代電玩遊戲都加入了「動態模糊」的特效,在實際體驗中,60 張的畫面速率相對於 30 張有著更好的體驗。
但在過去因受限於螢幕刷新率的效能,遊戲開發商為了呈現更好的畫面,只能選擇犧牲流暢的 60 張體驗來換取畫質的提升,但隨著平滑度高的 60hz 螢幕、甚至是更有極度連貫的 120Hz、165Hz、240Hz、360Hz 螢幕的出現,就能夠為遊戲體驗帶來更極致的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當消費者專注於電腦核心零組件能否提供流暢運行的效能時,往往會忽略螢幕的「刷新率」是否也能與之相互配合。以一般螢幕 60Hz 的刷新率來看,畫面顯示的上限就是 60fps,即使硬體規格再怎麼好,螢幕能呈現出的效果就是有限,正因如此,電競筆電通常都會搭配刷新率達 120Hz 以上的螢幕,對玩家而言,使用高刷新率的電競等級螢幕,除了可以明顯感受到畫面的順暢,畫面中能顯示的細節也會更多、更清晰。
以目前電競筆電市場佔有率最高的 MSI 來說,旗下 MSI GE 系列以上的主流機種,都標配 120Hz 刷新率的螢幕,而今年新上市的 GS65 系列更是全球首款具備 144Hz 超高刷新率螢幕的機種,對於極度重視畫面流暢性的玩家而言,能真正享受到 NVIDIA 新一代高效能顯示卡所帶來的絕佳體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運行時的「畫格描繪需時(Frame Time)」並非固定,也因此當顯示卡的效能大幅提升、但螢幕的更新率卻不夠好時,就會出現「多畫格不平均分佈於 1/60 秒之間」的狀況。簡單來說,螢幕更新頻率是固定的,通常是 60Hz,如果顯示卡的輸出高於 60fps,兩者不同步,畫面便會產生撕裂、間斷、閃爍與殘影的狀況,而這種「每秒顯示幀數間」與「畫面撕裂感」的發生,也最會使玩家分心。
針對這個問題,過去的遊戲都設計了「垂直同步(V-Sync)」的功能選項,來強迫顯示卡輸出畫面時能與螢幕刷新率維持同步,藉此確保畫面能夠順暢不卡頓。但垂直同步技術其實也不是個萬靈丹,當我們執行效能需求較高的遊戲時,顯示幀數可能每秒就發生數次急遽變化,進而導致顯而易見的間斷,讓玩家經常會受到眼睛疲勞和頭痛的困擾。正因如此,目前主流的電競筆電均配置了 120Hz 以上的高刷新率,甚至也有規格更高的 144Hz 機種,加上部分機種提供 NVIDIA 顯示卡支援的「G-SYNC」技術,以動態方式讓顯示卡運算的效能可以完美同步螢幕的刷新率,在遊玩較吃效能的遊戲時,即可獲取更優質的遊戲體驗。
反應時間愈短愈好嗎?
「反應時間」也是在螢幕相關的討論串中相當熱門的議題之一,由於液晶螢幕成像原理是透過面板中的電極通電,讓背光模組的光線透過扭轉後的液晶分發光,而反應時間指的就是螢幕上單一像素「由暗轉亮,再由亮轉暗」所需要的時間,計算這個時間的單位為「毫秒(ms,即千分之一秒)」。反應速度的快慢,對靜態畫面的影響不大,但若是顯示動態畫面時,反應速度較慢的螢幕就容易出現「殘影」的現象,進而影響到實際使用時的感受。
我們常聽到專業玩家會挑選反應時間較短的螢幕,其實就是讓你在玩 FPS、競速、格鬥類或者是動作類遊戲…等畫面呈現速度較快的遊戲時,能夠獲得更流暢的畫面體驗,尤其電競選手都會指定要使用低反應時間的螢幕,才不會發生操作速度夠快,但螢幕卻跟不上的冏境(也就是所謂的 Input Lag),以格鬥類遊戲為例,按鈕出招的時機點只差個 1~2 frame,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天差地遠,而這也正是電競螢幕超低反應時間的價值所在啊!
「IPS 等級」就是讚?其實別忽略了面板的顯色能力!
綜觀時下的電競筆電,可視角最廣、色彩飽和度佳、採取更薄型化設計的「IPS 等級(IPS-Level)」面板可說是現階段的主流,不過雖說各家電競品牌都標榜旗下產品配備了 IPS 等級面板,但事實上「魔鬼藏在細節中」,有些品牌為了節省成本,僅採用 6 Bit 顯色能力的面板,因此造成色域呈現能力的不足,除了顯示的影像整體不夠飽和,也可能會影響到色階漸層過渡的順暢性。
因此在選購電競筆電時,螢幕面板建議選擇 8 Bit 色彩深度與廣色域的機種,就能讓遊戲的聲光效果有更亮眼的表現!玩遊戲之餘,色域表現較佳的電競螢幕在一般日常使用下,例如看文件、照片甚至是看影片時,當然也能夠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
若是希望能獲得更好的顯色效果,建議大家可以選擇超過色域範圍 NTSC 標準 72% 以上的「廣色域」產品,在選購螢幕前,不妨可以多留意一下規格是否符合。
聊完色域表現,對於拿電競筆電作為專業用途的使用者來說,「色彩的準確性」也是在挑選時不容忽視的關鍵要素。可以發現,各大電競品牌都在色彩準確性這點下足了工夫,例如大廠微星 MSI 旗下的筆電產品就特別與專業的螢幕校色技術公司 Portrait Displays 合作,透過「TRUE COLOR 2.0」技術確保每一台出廠的筆電在螢幕面板的色彩精準度上都能維持高度一致性,若你在專業領域上有相關需求,絕對不能忽略這個重點哦!
確實掌握三大重點:高刷新率、低反應時間、色域表現!
前面和大家詳細介紹了電競筆電所採用的螢幕關鍵規格,相信大家未來挑選相關產品時,應該都知道規格表中該注意哪些關鍵數據了吧?
讓我們快速複習一下吧!
想要有更出色的遊戲體驗,請務必選擇更新率至少 120Hz、反應時間 3ms 以下的機種,較能符合大部份的遊戲需求;不過,如果你玩的是節奏較快的遊戲,像是 FPS、競速、運動或是動作類型,選擇更高的 144Hz 刷新率、反應時間 7ms 以下的機種更能享受到高度流暢且完全沒有動態殘影的遊戲效果。除此之外,若是希望遊戲體驗更上一層樓,不妨可以選購支援「G-SYNC」技術的筆電,例如微星 GT75 與 GT63 系列,更能充份發揮 GTX1080、GTX1070 高階顯卡的硬體效能,同時也能搭配 120Hz / 3ms 高刷新率的螢幕,讓遊戲呈現更為穩定畫面能。
當然,另一個與玩家息息相關的,就是電競筆電螢幕的「顯色能力」,畢竟遊戲的畫面呈現影響遊戲娛樂性與沉浸感相當大,標榜色域更寬廣、色彩更飽和的「8 Bit」面板,也是在選購時務必要看清楚的規格重點哦!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