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而上的網路生態圈:從開放到封閉

層層而上的網路生態圈:從開放到封閉

中心化的科技巨頭早已滲透到了網路的層層面面,為什麼網際網路「淪落」到如今需要奔走呼號,呼籲去中心化的網路?《經濟學人》這篇文章從網路誕生時的架構設計結合數位經濟學中「網路效應」和「連鎖效應」給出了答案。

層層而上的網路生態圈:從開放到封閉

1999 年,兩位經濟學家Carl Shapiro 和Hal Varian 出版了一本名為《訊息規則:網路經濟的戰略指導》,至今仍被視為是數位經濟領域教科書級的出版物。兩位作者在書中提到了訊息定價、注意力、技術生態等放在今天仍在討論的概念。這本近20 年前出版的書,其中談到的經濟規律,在當今網際網路世界依舊生效,尤其是書中重點提到的「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s),20 年前讓人們理解了微軟和Windows,也為後來的Google、Facebook 指明了道路,作者之一的Hal Varian 則在2002 年成為了 Google 首席經濟學家。

《經濟學人》這篇文章,不是要老生常談巨頭壟斷、日益集權的當下全球網路環境,而是想用「網路效應」、「連鎖效應」(knock-on effects)和其他經濟規律來梳理和分析網際網路,為什麼原本的網際網路「淪落」到如今需要奔走呼號,呼籲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

如果說要把網際網路具象化,可能很多人可最先聯想到的是一張靠無數點交織聯結起來的大網,但實際上,網際網路就像絕大多數的數位系統,它是基於層層而上的「層級(layer)」設計出的。最底層的是得以讓我們連接上路由器或者輸入Wi-Fi 密碼就可以「上網」的基礎設施框架和訊息交換的協議,在這個層級,網際網路還稱得上是去中心化的,儘管現實生活中可供我們選擇網路營運商不超過五家,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控制訊息交換的協議。

然而,除了技術人員,網路使用者不會在意甚至都不了解這些基礎設施,我們更在意的是上網要做什麼,而不是網是怎麼連上的。這也就引出了再往上一層,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談論的網際網路,一個已經變得非常中心化的網際網路,以及基於第二層延伸出的第三層中心化的網際網路。

這裡用一個比喻或許能夠更好地理解。第一層的網際網路就像大地,它支撐著地面上所有的活動。我們通常都身處第二層的網際網路中,使用著搜尋、社群網路、資料傳遞等網路服務。在此之上還籠罩著「大氣層」,也就是第三層網際網路,它包括如今覆蓋率超過98.2%(2017 年底netmarketshare 的統計資料)的兩大手機系統iOS 和Android;亞馬遜、 Google 、微軟三大公司統領的雲端業務;Facebook、 Google 、亞馬遜手上的資料……

如果說底層設計網路的初衷是去中心化,只用於傳輸資料和訊息,那怎麼到上面層級就變得如此中心化了呢?

最初是網際網路先驅們,那些底層設計者在當初過於理想主義了,他們認為當時制定的協議,已經足夠防止中心化的傾向,但在協議推出後,網際網路的協議機制並沒有發揮出想像中的治理作用,被許多開發者有意無意地鑽了漏洞。例如早期網際網路上的電商無法獲悉顧客之前的購買記錄,開發出點燃網際網路熱潮的Mosaic 瀏覽器的網景公司,給出了以Cookies形式的解決方案,再後來,這些資料不只是「Cookies」在伺服器上,而是永久保存。當網際網路開始有了「記憶」,網路效應就開始在擁有「記憶」的那邊發揮作用。

但當時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需要支付上網費用但還沒有為內容付費一說,豐富的網路世界是免費的,對使用者而言,難的是聚合以及如何不迷失在網際網路裡。因此,各大公司的首要任務變成瞭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使用者, Google 在上世紀末超越了曾經全球最知名的搜尋引擎Alta Vista,靠的就是它簡潔的介面和快速且準確的搜尋對使用者有足夠吸引力,一旦優勢建立起來,服務吸引使用者,使用者量吸引網站「入駐」,網站多了使用者搜尋體驗就更好……這個循環讓 Google 就像踩在了正在下坡的飛輪上,網路效應和連鎖效應雙重加速度,使得 Google 迅速脫穎而出,在競爭對手反應過來時,早已望塵莫及。同理,基於這種以收集使用者資料,販售給廣告商的商業模式得以成功的前提,它們都曾踩在這個飛輪上。

再仔細審視網際網路的三個層級,我們會發現,這些中心化的科技巨頭早已滲透到了三個層級。例如 Google 擁有全世界最大的一個資料中心,該資料中心處理了網際網路總流量的四分之一,為了推動雲端業務, Google 還在建造太平洋到北海的三條水下光纖電纜……這些投資,也只有這種量體的公司「砸」得出來,它也讓競爭對手更難以追趕。它們基於底層網際網路,在第二層網際網路起家,如今則徹底壟斷了第三層網際網路,同時它們還可以把三層網際網路都調動起來,為未來自己的「飛輪」鋪路,例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語音臉部辨識……

曾經細微的一個技術變革經過層層堆砌,就像把分散的網格一塊塊縫起來一樣,當我們現在看這「張」網際網路時,它已經被縫成了一塊塊布。如今想再把這塊布撕開,只能靠另闢蹊徑的技術,來再次顛覆數位經濟了。但技術會改變,經濟規律卻不那麼好變,不然,20 年前的一本書,怎麼至今仍經久不衰呢。

 

資料來源:The story of the internet is all about layers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geekpark
作者

極客公園(www.geekpark.net)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創新者的大本營。透過對前沿科技的觀察報告,在內容媒體、會展公關、創業服務三大業務協同發展下連結資源,讓優秀的科技新創更快速的成長。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