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前,小米在港上市。雖然小米上市首日破發,但是雷軍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讓投資小米的股東利潤翻倍。但是上市101天後的小米,不僅沒C位出道的好運,市值較首日開盤反而下跌了26.8%。與其峰值相比更是大跌了41%。
小米在上市之前抱著千億市值、兩地上市的美夢。但是接連的波折,加之市場缺少足夠的認可,上市首日僅錄得3759億港元(約合479億美元)的市值。此後由於納入恆指、上市同期推出期貨期權等利好,最重要的是雷軍朋友圈給力,眾多公司、大佬紛紛買進小米股票。小米股價最高拉升到21.55港元,市值一度逼近5000億港元(630億美元)。
可是隨後就一路下跌。港股大勢不振,加上全球科技股近期紛紛大跌,小米也隨勢浮沉。截至今日收盤,小米股價跌到12.12港元,市值2777億港元,約合354億美元。
小米距離千億市值似乎正越來越遠。
營收成長了,為什麼市值反而大跌?
可是,從小米上市後發佈的財報來看,小米的利潤及各項業務的營收都大幅增長。說明小米市值的大跌並不來自於基本面的下行。而奇怪的是,在消息面上也沒有明顯的利空。相反,小米還對組織架構做出重大變革,促使高層主管年輕化,加碼網路服務和智慧硬體。這些都應該是好事才對?
第一手機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表示,小米股價下挫主要是大環境不好,與其營收的基本面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西南證券研發中心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表示,小米今年預計營收、利潤增長至少60%,明年也可以持續50%的增長,業績表現會優於BAT。小米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在於海外市場很好,中國國內的流量則已經見頂,這些科技巨頭都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
近期,A股、港股、美股的形勢都不樂觀,中美兩國的科技巨頭都遭遇了一波大跌。總體來看,中國的科技巨頭下跌的時間更久。從7月9日算起,阿里下跌了22%,騰訊下跌了27%,百度下跌了19.3%。
不過,同期恆生指數只有下跌了10%,小米還是跑輸了大盤。作為一家上市只有三個多月的公司,表現如此只能解釋為,小米給自己的「互聯網公司」定位始終沒能說服市場。孫燕飈稱,所有新事物信心建立需要一個過程。資本市場和公眾對小米模式確實存在顧慮,只有用時間來證明。
對於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前景,Gartner 手機分析師呂俊寬表示,雷軍所說的「小米互聯網服務」的確是有前景,但目前沒太大成果。小米的用戶量大、數據多,不過如何變現是個問題。
由於小米的用戶群收入和付費慾望偏低,對於提升互聯網服務收入能有多少,也是讓市場觀望的問題。呂俊寬表示,小米應該先提升(用戶)均價,再做 Home IoT,這個數據只有他有。小米在智慧家居上規模很大,覆蓋產品很廣。
雖然基本面向好,但是上市三個月的小米,也終究沒站上頂峰。小米距離千億美元的市值、距離雷軍曾誇口說要讓股東利潤翻倍的豪言,究竟還有多遠?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36氪)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