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環境惡劣,「資深」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職場環境惡劣,「資深」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這句話放在 IT 行業似乎是無效的。祖克柏在22歲的時候大聲說出了整個軟體界的想法:「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些。」所以一旦過了30歲,還在寫程式碼的「老傢伙」,似乎就慢慢開始感到有些壓力。

在 MangoDB 工作的資深程式設計師 A. Jesse Jiryu Davis 是幸運的一員,已經40歲的他還可以在公司內選擇新的發展道路,但是很多上了年紀的程式設計師都已經被迫改變職業。

難道 IT 業真的只需要年輕人嗎?這個行業是不是應該給經驗豐富的老程式設計師更多的機會?Davis 在題為「Ctrl-Alt-Delete: The Planned Obsolescence of Old Coders」的文章中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值得所有從業人員思考,包括年輕的那些,因為你們也會變老。

職場環境惡劣,「資深」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被遺忘的群體

每一年,600名程式工作者都會聚集到紐約參加一場名為 PyGotham 的會議展開研討。組織者很清楚技術業的男性化和白人化程度,所以他們採取了特別的努力,希望能招募到一個多元化的演講陣容。他們在郵件列表上向從事程式工作的女性和有色人群推廣此次會議,還為從事技術的女性準備了一個研討會,鼓勵她們發表演講。組織者讓演講者填寫一份人口調查表,好讓他們能跟蹤會議在多元化方面的進展情況。

我在這項會議的委員會任職,在今年的 PyGotham 結束後,我意識到有一個群體我還沒有專門付出過努力:這個群體就是「資深」程式設計師,正確地來說,是高齡的程式設計師。

相對於女性和少數族裔在技術業的名額不足,40歲及以上的程式設計師之稀少基本上沒有引起過大家的注意。紐約沒有專門為這幫人準備的 Meetups 或者郵件列表,也沒有專注於該群體的突出的倡導組織。雖說我打算明年找些高齡程式設計師到 PyGotham 上演講,但我還並不知道去哪兒找這樣的人。

年輕是軟體界壓倒一切的主題。Google 和 Amazon 員工的年齡中位數為30歲,而美國工人的年齡中位數是42。2018年 Stack Overflow 對全球100000名程式設計師的調查發現,其中3/4都是35歲以下的。Hacker News 上定期就會有帖子冒出來發問,「那幫高齡程式設計師去哪裡了?」大30好幾的焦慮開發者就會插話進來,自認為自己就是「高齡」的一員。

去年的10月份,我已經邁入40的年關,我曾經在紐約的一家叫做 MongoDB 的資料庫公司幹了7年。我這個年齡的程式設計師很多都已經回到學校轉換職業或者成為經理了。我致力於一生都做程式設計師,但我未來幾十年的職業道路應該怎麼走還不是很明顯。我認識的年紀比我大的、可以為我做榜樣的工程師數量之少令人不安。那幫高齡程式設計師都到哪裡去了?我們這些剩下的人的職業前景又會怎樣?

 

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

2007年,當時22歲的祖克柏大聲說出了整個軟體業的想法:「年輕人就是比較聰明。」12年後,對為什麼相對於其他的多元化研究,對高齡程式設計師那麼少的研究顯得少的可憐。

比方說,Google 每年的多元化報告計算的只有女性或少數族裔的員工數量。微軟統計了自己僱傭的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的數量,蘋果為自己雇退伍老兵感到自豪。這些公司公佈了一些多元化方面的指標值得表揚,但有一點遺漏:這些公司均未報告過自己員工的年齡分佈情況。

Ari Rapkin Blenkhorn 是一名47歲的工程師。她說自己離開了上一份全職工作是因為公司想要「一堆廉價的年輕人。他們不想再支持更多職業穩定的資深人士了。」她的老闆很重視她的職業關係網,但是又不想透過派她參加會議的方式對這個關係網進行投資。「我認為他們其實不理解。不理解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或者我出席研究型會議跟菜鳥開發者出席技術培訓有何不同。」

Blenkhorn 說一旦自己重返求職市場,她遇到的就不僅有年齡歧視,也包括性別歧視。儘管自己取得了不小的技術成就,但因為自己的「媽媽」身份以及被招聘的看作無關緊要而被摒棄。她最近取得了電腦科學的博士學位,希望這種教育背景能改善自己在求職市場的機會。

55歲的程式設計師 Kevin Stevens 6年前到 Stack Exchange 申請工作時也面臨著類似的態度。面試他的是一位年輕工程師,對方告訴他,「我總是很奇怪為什麼高齡程式設計師還在這行呆著。」Stevens 被拒掉了。他現在在一家酒店當程式設計師,因為對方認為他的年齡不是問題。

對於其他的程式設計師來說,結果更糟糕。

2018年,ProPublica 的 Peter Gosselin 和 Ariana Tobin 對 IBM 的年齡歧視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大約從2014年開始,該公司就試圖透過用年輕員工取代老員工來重塑自我。該公司一邊裁掉了數千的老員工,一邊強制其他人退休。有一位60歲的系統工程師叫做叫做 Ed Kishkill 收到了裁員通知,並且被告知還有3個月時間在IBM另尋一份工作。儘管他有幾十年的經驗,但是去其他部門找工作時卻全部被拒了。等到 ProPublica 的文章發表時,Kishkill 已經在 Staples (大型辦公室用品連鎖店)當起了店員。

 

技能更新太快

要想當一輩子的程式設計師,你得與時俱進,保持技能更新,但在一個不斷變革的行業他們得跟時間賽跑。據2018年的一份研究論文,科學、技術、過程以及數學(STEM)方面的工作變化相對於其他行業發生得更快,而且程式設計師的變化率尤其嚴重。

論文作者之一 Kadeem L. Noray 說「STEM 相對其他領域對技能的要求更高,」更重視短暫的競爭而不是持久的智慧。STEM 專業人士每學習每一種新技能,就會有一種舊的技能變得過時,導致幾乎沒有什麼機會去積累技能和提高薪水。

儘管技術業的起薪高是出了名的,但這個行業在僱傭的頭10年相對其他領域的優勢卻要減半。Noray 說:「這是大多數經濟學家都不知道的。」 2017年 Hired.com 的一份報告發現,為50歲以上技術員工提供的薪水其實要低於給年輕人的。因此,很多 STEM 員工會為了工資增長的可持續而換成變化慢一點的職業。24歲這個年齡有84%的 STEM 專業能找到STEM類工作,但到了35歲時,這個數字就降到了71%,並且一路走低。

職場環境惡劣,「資深」程式設計師該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工程師跳下不斷學習技能的跑步機同時還能留在技術行業,那就是當經理。麻省一位54歲的工程師告訴我,「我的公司給新人留出了一條很明確的道路:以開發者的身份加盟公司,然後慢慢爬到管理崗位。」

但管理一職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合適。54歲的 Sue LoVerso 是 MongoDB 的資深員工,他告訴我,「經理需要具備一些性格特徵,但我很內向,而且解決技術問題才是我感興趣的。」一位63歲的 Google 工程師說自己當過一小段時間的經理,但是覺得很不舒服:「我知道靠自己可以幹完一件事,但我不知道如何去靠別人完成工作。」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獨立貢獻者)

除了走管理這條路以外,Google、微軟等大公司還提供了另一條職業發展路徑,那就是所謂的「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獨立貢獻者)」,資深工程師可以沿著這條跟管理階梯平行的職稱晉陞。這條路徑可以讓工程師爬到資深崗位又不需要放棄自己熱愛的手藝。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不是一個真正的職位稱呼,指的是技術性高,不涉及管理的職務的泛稱。有時這個職務獨立於團體之外,讓工作者可以專注於開發,不受到外界的打擾。從這裡看,高齡的工程師似乎很適合走這條路?

但這條路是有瑕疵的。我與一些程式設計師談過,他們說走這條路晉陞的速度更慢,而且不同頭銜之間的區別其實很模糊。據 MongoDB  45歲的工程師 David Golden 說,「我走開發這條路晉陞到下一個級別會遇到更大的障礙。你不知道怎麼才能從一個崗級晉陞到另一個崗級,也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做才可以獲得晉升。」

基於對5、6個程式設計師的採訪,在我看來顯然企業應該為自己最資深的IC提供定性上完全不同的角色。就像經理一樣,此類角色的候選人可以透過其過去的效能來進行判斷,而不是按照日新月異的技能清單來判斷。角色定義更清晰意味著工程師可以更快地晉陞,而每一個不同階級的聲望和知識更新挑戰會讓程式設計師保持動力,一直幹到5、60歲。

佔據了最資深角色的應該是久經考驗的工程師,他們應該用來解決最關鍵計畫當中最棘手的問題。他們的角色應該透過寫作、演講和傳授來強調技術領導力。

因為其深厚知識與豐富經驗,高齡程式設計師可以將他們的知識轉化為平時的語言,成為向非程式工作者布道的大使。

 

對高齡程式設計師好一點

我是幸運的:我的公司對人近中年的我以同理心予以回應,讓我可以展開職業探索之旅。今年,我可以去到3個團隊分別試幾個月,以確定自己想幹什麼樣的工作。

別的公司可能就沒那麼大方了。我尤其擔心這個行業年紀大一點的女性和有色人種,因為他們可能要面對多種偏見。公司必須為走IC這條道路的程式設計師定義有實際意義的工作層級。與此同時,程式設計師應該更主動些,組織起來敦促公司擺脫年齡偏見。工會可以制訂薪水標準,保護資深員工不被裁員;這麼做還會縮小不同種族和性別的工資差距。

讓軟體業對30歲以上的程式設計師表現出多一點歡迎,為非常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創造合適他們的角色,這些設計會讓公司更有效率,也更加公平。這些改變還會讓我們其他人收益——在日益被軟體和演算法統治的社會裡,程式設計師必須獲得一些智慧來匹配他們的權力。他們必須從最近的駭客攻擊、帶偏見的演算法等事故中吸取教訓。唯一的辦法是讓程式設計師在這個行業呆得足夠長,將他們的知識傳遞給後繼者。培養終身程式設計師,可確保今天學到的經驗教訓50年後依然被銘記。

原文連結:https://onezero.medium.com/ctrl-alt-delete-the-planned-obsolescence-of-old-coders-9c5f440ee68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36Kr
作者

36氪(36Kr.com)累計發表超過10.8萬條包含圖文、音訊、影片在內的優質內容。氪原創內容體系涵蓋新創公司、大公司、投資機構、地方產業與二級市場等內容模組,設置有快訊、深度商業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