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都達成了共識: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大腦變得警覺,不想睡。因為手機、平板發出的藍光,改變了大腦的晝夜節律,因而讓睡眠品質不好。而現在手機所謂的夜間模式,其實就是在螢幕上提供了黃色或者棕褐色的偏暖濾鏡,目的是過濾有問題的藍色光譜。不過,最近新的研究指出,「Night Mode」(夜間模式)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和藍光一樣也能影響睡眠,破壞晝夜節律。
目前大部分智慧手機都裝備了夜間模式,不過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最新研究對這項共識提出質疑,認為這種偏暖色同樣會影響生物時鐘,而且針對動物的研究表明夜間暴露在黃光之下同樣會讓生物鐘混亂。
在人類的眼睛中,在視錐細胞和圓狀細胞之外還有少量與生俱來就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的目的並不是幫助我們看到光,而是通過感知光來作為我們晝夜節律管理系統的一部分。當這些特定的視網膜細胞感應到光線時,它們會產生一種稱為黑素的分子,該分子直接告訴我們大腦的某些部分保持清醒和警覺。除了抑制褪黑激素外,還發現了黑色素可以幫助調節和調節人體的晝夜節律。
目前流行的藍光假說來自於一項研究,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大腦變得警覺,不想睡。特別是波長446-477的藍光,對人類褪黑素分泌的抑制效果最強。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讓志願者們每天晚上看4小時的紙質書或者iPad,連續兩週。結果發現,晚上看iPad的志願者們入睡慢,變得不困,睡眠品質變差(快速動眼期變短並推遲),褪黑色素分泌減少,晝夜節律的生物鐘推遲,第二天早上也容易想睡。
因此,如果您希望睡前使用手機、iPad、電腦,又不希望影響睡眠品質,則需要關燈、把螢幕亮度調到最低,或者開燈、戴藍光過濾眼鏡。
這項新研究的聯合作者蒂姆‧布朗(Tim Brown)解釋道:「目前已經有大量關於通過檢測黑視蛋白(melanopsin)調整亮度信號來影響生物鐘的研究,但當前大多數研究都是通過改變短波長和長波長光的比率來實現的;這以亮度的微小變化為代價提供了很小的差異。我們認為這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因為顏色的變化可能會與降低黑視蛋白檢測到的亮度信號所帶來的任何好處相牴觸。」
為了研究顏色對晝夜節律系統的特殊影響,研究人員對錐光譜靈敏度改變的小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該研究使用多色照明技術發現,與藍光相比,黃光對動物的生物鐘行為具有更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繼續假設,這種和顏色相關的先天性晝夜節律關係, 可能會在任意24小時內光線的現實轉換有關。研究人員推測在我們的生物鐘中,伴隨著日落自然向藍光轉換有關。
布朗表示:「我們的證據表明業內共識的藍光對生物鐘的影響是錯誤的,事實上,藍光對生物鐘的影響要低於相同亮度下的白光和黃光。」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 本文轉載自cnbeta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