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將上路,台灣綠電制度為何跟Google大有關係?

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將上路,台灣綠電制度為何跟Google大有關係?

今年被視為是台灣綠電交易元年,由經濟部標檢局主導的「綠電憑證交易平台」預計於今年上路。未來用電大戶條款、國際供應鏈要求、環評等都會刺激綠電交易的需求,而「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將成為業者購買綠電的重要管道之一。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曾被批綠電不純?找來CRS擔任顧問

談到台灣綠電的制度起源,其實跟 Google 有很大的關係。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曾到彰化參訪 Google 資料中心,當時 Google 就有提到使用綠電的需求。

不過,當時台灣沒有綠電的驗證制度,甚至出現「台灣綠電不純」的說法。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第六組組長黃志文直言:「綠電怎麼會不純啊?」後來這項議題納入行政部門會議,最後討論出台灣需研擬一套再生能源憑證制度,並指定標準檢驗局來做。

過往標準檢驗局是驗證有形商品,像是大眾日常生活使用的家電器具,如今卻要把無形的綠電變成產品驗證。黃志文說,初接到任務時,局內每天都在傷腦筋,因為從來沒有聽過再生能源憑證,後來委由智庫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國外資料,才對憑證有初步了解。

▲黃志文表示,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將採「買電附帶憑證」的方式,屆時憑證產出也就會直接賣掉。圖片來源:陳映璇攝影

由於歐洲、日本、美國都有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美國起步最早,後來標準檢驗局找上擁有豐富憑證推動經驗的美國資源方案解決中心(CRS)擔任顧問,也把推動的方向與重要買家 Google 討論,並取得認可。

很快地,在2017年4月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成立「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負責再生能源之設備與電量查核驗證,再核發再生能源憑證(T-REC),1張憑證代表1,000度綠電。

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冷清,業者多採「綠電自發自用」

試辦3年來,憑證發放張數達8.4萬張,8成為風力發電憑證,但成交量僅5千多張,成交比例5%,顯示多數客戶在申請綠電憑證後就不會拿出來賣,「先前多是自發自用的案場,像台積電、聯電、日月光、友達等都需要憑證來證明自己使用綠電,所以不會把憑證拿出來賣。」黃志文解釋。

拿出來賣的像是海生館、屏東六堆園區、台中航空站、學校等,沒有企業社會責任需求,因此願意把手上的綠電憑證賣給有需求的企業。

面對成交量低的問題,黃志文說,現在都還是試行版,並沒有真正的綠電交易。

真正的綠電交易來了,買賣雙方會是誰?

即將在今年上線的「綠電憑證交易平台」, 將採行買電附帶憑證的方式,屆時憑證產出也就會直接賣掉 ,而綠電要跳脫台電的再生能源躉購制度(FIT),走上自由交易市場,就必須要有經濟誘因。

黃志文認為,初期「陸域風電」會大於太陽光電,現在陸域風電賣給台電的價格是每度電2~2.6元,比平均電價還便宜,「若陸域風電業者順利與台電解約,會有很大動力想賣給外面的企業。」

相較太陽能1KW年發電量達1,250度,陸域風電1KW年發電量2,500度,未來占綠電交易比例較高,有價格、產量優勢。

那綠電買家是誰?大型企業、大型金融產業、國際供應鏈為3大主力。黃志文解釋,購買綠電要付出成本一定比台電市電成本高,因此企業在購買綠電上,各產業會有很大差異。

▲蘋果的「供應商清潔能源計畫」於2019年公布,承諾全數以清潔能源生產蘋果產品的供應商數量達 44 家。圖片來源:Apple

對製造業來說,電力是最大成本、毛利率又低,較不會選擇買綠電,不過今年啟動用電大戶條款,目前規劃用電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需在5年內完成裝設10%、500瓩再生能源自發自用,約影響300家公司,黃志文認為短期內不會造成龐大需求,但長期來看有益綠電交易。

金融業原本重視環境永續,使用綠電助於提升企業形象,由於金融業毛利高、用電成本占比不到10%,加上台灣採時間電價制度,未來在用電尖峰時段改採太陽光電還可省成本。

國際供應鏈是否使用綠電,則攸關訂單。當科技大廠 Google、蘋果(Apple)都宣稱百分百使用綠電,下一步就是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像台積電早已是國內再生能源憑證大買家。

新平台透明運作,讓業者買得方便

推動綠電交易,經濟部長沈榮津先前對外宣示3大原則:買得到、買得方便、價格合理。標檢局推動平台就是負責讓業者「 買得方便 」。

標檢局希望透過平台用公平、公正、透明方法做統一標售:

1.採預登記制
2.每月1輪競標,價高者得
3.推公版購售電合約

平台都要預登記,賣方會依買方需求去做產品設計,再把產品放到平台販售,大家不用瞎子摸象,目標採1個月1輪競標。

推出公版購售電合約,目的降低買賣雙方簽約摩擦。黃志文舉例,假設一個綠電需求者,需和數個案廠洽談購買綠電,若每個案場合約不同,溝通、協商時間會拉長。未來希望買賣方簽約時,8成以上條文內容都可採用公版,藉此達到買得方便。

「雖然業者也可選擇私下議約,但當市場有透明度,就不會出現價格有高低起伏很大的問題。」黃志文說。

電證分離爭議,綠電外加性、本土性更重要

不過平台都還沒上線,國內業者就喊話順應國際主流改採「電證分離」,希望電、證分開賣,業者認為購買綠電得顧慮經濟規模、電網輸送等問題,單純購買憑證相對容易,標檢局則搬出 Google 釋疑。

黃志文觀察,國際再生能源組織 RE100的會員們,以購買綠電憑證為大宗,但有縮小趨勢,反而是簽署 PPA(購售電合約)的「電證合一」比例逐漸增加。

▲黃志文指出,電證合一是未來趨勢,如 Google 綠能政策強調外加性、本土性,外加性是全新發起案場,並對「當地電網」有貢獻。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也是為什麽 RE100成員 Google 已宣稱百分百使用綠電,2019年還要到台南購買10MW再生能源電力,因為 Google 綠能政策強調外加性、本土性,外加性是全新發起的案場,本土性是「在電網用多少電,就要買多少綠電,」對當地電網有貢獻。

第二相較國際是完全電力自由化,台灣則是綠電先行,尚未完全電力自由化。台灣的狀況難以和國外相比,目前台灣法規層面也都要求電證合一,黃志文表示,待推行一陣子後,再討論其他交易模式。

即便今年受到疫情影響,綠電憑證交易平台尚未正式推出,黃志文樂觀表示,平台已完成壓力測試、資安落點掃描,做好準備了,今年台灣綠電交易市場將跨入新的一頁。

👉 歡迎加入T客邦telegram  ( https://t.me/TechbangNEWS ) 

數位時代
作者

《數位時代》,關注國內外網路創業生態,精選全球科技業的重要趨勢、創新模式和最新動態,並有記者第一現場的報導,以及各類社群活動消息。希望能協助讀者早一步領略趨勢脈動、領先掌握下一步行動的競爭優勢。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