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對網路速度感到不滿?厭倦追劇到一半時看見模糊的主角畫面嗎?海底電纜的重要性,遠比想像還大。
「2006年有個恆春大地震,當時震斷13條海纜,造成東南亞地區整整一個月網路都不順。」中華電信國際分公司副總經理陳錦洲表示。
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在行動通訊、寬頻業務都有高市占率,但一般消費者對於旗下「國際分公司」業務較為陌生。事實上,凡是「台灣對外」業務,如:國際電話009、規劃台商全球據點網路、海底電纜、衛星通訊都掌握在這間低調的分公司手中。
中華電信全球網路檔案
- 57個全球節點
- 27條全球海纜
- 12條台灣聯外海纜
- 3個國際海纜站(淡水、頭城、枋山)
- 8座海外IDC機房
陳錦洲笑說,國際分公司全盛期貢獻中華信年營收高達400億,相當於每天都賺1億多元,算是回不去的黃金歲月,因為跨國語音傳輸已被網路取代。但他笑著強調:「我們還是很重要的!當全球科技公司、OTT 業者都投資連至台灣的海纜,讓對外網路越強大,我們可能就越安全。」
海底電纜是什麼?
海底電纜小檔案
- 材質:光纖
- 用途:鋪設至海底的纜線,提供語音、網路數據傳輸
- 頻寬:目前主力20TB至100TB
- 場域:國際聯外、國內島嶼互聯
- 所有權:獨立投資;共同投資制(多為電信、科技業、OTT業者)
中華電信指出,台灣海底電纜發展史最早可追溯自日據時代,當時主要用來發電報。1989年,台灣第一條光纖海纜正式上線,初期提供國際語音電話服務,頻寬僅有28MB;如今光纖海纜頻寬至少20TB~100TB、新建海纜頻寬約200TB至400TB以上。
海底電纜為什麼重要?
海底電纜用途在提供兩地之間傳輸服務。因此,若僅在單一陸地提供網站、相關網路服務,並不需要建置或連接海底電纜。
但正因為網路有多節點特性,消費者會切換不同服務、連接各種國際網站。舉例來說,消費者一天從打開 Google Map 開始、在線上觀賞 NBA 比賽、聆聽 Spotify 音樂、檢查 Facebook 動態,每個步驟都可能需要將網路訊號從台灣發出,連接至海外取得訊號,再傳遞到使用者的電子設備。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指出,目前約有300條海底電纜負擔全球99%的網路數據流量,其中,橫跨太平洋海纜系統有20多條;台灣目前總共有四個海底電纜登陸站,分別位於淡水、八里、頭城、枋山。
其中不少流量來自科技巨擘服務,這也讓 Google、Facebook 等業者積極參與興建、投資。因為能掌握較多國際海纜頻寬的業者,就更能提供使用者良好的產品體驗。
台灣需要「更多」海底電纜嗎?中華電信:未來至少新增3條
目前,台灣約有12條國際海纜登陸。陳錦洲表示,台灣在2003年之前的國際頻寬需求不到1TB,但隨著 Google 進入台灣至今,2019年台灣對外頻寬已達到25TB;2020年底前有機會達51TB,成長率比香港還要快。
而一條海纜頻寬400TB,台灣對外頻寬需求51TB,為何台灣有這麼多條海纜?中華電信說,一條纜線總頻寬架設有200TB 登陸每個國家都會有不同設定,有可能開放10TB或50TB,所以不能直接用海纜頻寬數來看使用夠不夠。海纜頻寬也不像是塞滿的概念,因為海纜流量會相互調度支援,其實不會真的滿,唯一可確認的是,越有餘裕,使用體驗會越好,
「隨著大型科技業者來台設立資料中心,預估台灣未來幾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底電纜需求。」他說:「資料中心就像人體大腦裡裝了很多資訊,可是人體需要有血管和神經傳遞,而這就是海底電纜的角色。」
儘管台灣已有多條國際海纜連接上岸,不過因為登陸開放頻寬不一,加上台灣網路流量成長快速,都讓這項海底重要基礎設施的需求量看漲。
陳錦洲指出,由於國際海底電纜建置費用動輒上百億元,加上獨資設立需負擔後續高昂維修費,使得目前新設國際海纜多以「聯盟制」、「合資」設立,頻寬分配依照投資成本多寡而定。
2018年,中華電信宣布投資東南亞日本二號海纜(Southeast Asia-Japan 2 Submarine Cable, 簡稱 SJC2),這條總長10,500公里,連接亞洲區11個登陸站的海纜最多配置8對高容量光纖,總設計容量高達144TB。
而這條 SJC2海纜便是由中華電、中國移動、柬埔寨創為公司(Chuan Wei)、Facebook、日本 KDDI、韓國SK電信(SK Broadband)、新加坡電信(Singtel)及越南 VNPT 等公司共同推動。
中華電信除參與這條東亞海纜外,另外也參與兩條連接至東亞、美國的跨國海纜,總計三條重大投資。不過因為後兩者合約尚未抵定,目前還不方便透漏細節。
海纜維修費貴在哪?斷了當下怎麼辦?
「海纜船從離開港口就開始算錢,出海一天就要80萬元!」陳錦洲強調,即使天候不佳、任務延宕,這些費用都是照算的,所以光是台馬(台灣連接馬祖)國內海纜前陣子斷裂,中華電信光出海一次就花了快兩千萬。
中華電信執行副總林榮賜補充,目前國內離島金門、澎湖、馬祖,都有兩條海底電纜連接至台灣,一條作為備用,若不幸兩條都是斷裂,也有第二層「微波」訊號、第三層「衛星」訊號可使用,不過因為後兩者的頻寬數有限,像衛星頻寬是MB等級,「所以請大家多給中華電信肯定,這些都是社會責任。」
高昂的維修費、上百億的建造費用,正是國際海底電纜朝聯盟制發展的主因,當出現地震、被鯊魚咬斷等情況時,可由參於聯盟成員共同負擔維修費。
而台灣登陸國際電纜數目眾多,當有斷裂情況出現時,會由登陸站的調度室調配頻寬支援,降低影響。若以 SJC2電纜為例,由於有淡水和枋山的雙登陸站設計,可進一步分散連外頻寬路由並降低單一海纜站事故風險。
- 本文授權轉載自:bnext(數位時代)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