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Force RTX 30 系列電競筆電 MSI Sword 17 深度實測:龍魂之刃出鞘!以高 CP 值入手全新世代規格

GeForce RTX 30 系列電競筆電 MSI Sword 17 深度實測:龍魂之刃出鞘!以高 CP 值入手全新世代規格

今年 5 月隨著 Intel 第 11 代 H45 筆電高效處理器的解禁,讓眾多電競筆電品牌紛紛釋出旗下新品,而微星也在 MSIology 線上產品發表會上推出一系列新品,除了更新玩家們熟知的 GE、GS 與 GP 等不同系列的產品外,偏入門等級的 GF 系列也以冷兵器長劍與武士刀為名,推出 Sword 與 Katana 新機,並分別以白色機身搭配藍色鍵盤背光、黑色機身搭配紅色鍵盤背光來呈現,這樣獨特的設計是由日本知名遊戲角色插畫家長野剛操刀,包括筆電內建的預設桌布也是出自這位大師之手。

相較於一般電競筆電偏科幻風格的硬核設計,MSI Sword 系列的雪白外殼顯得相當特殊,機身線條在簡約中透露出不少細節變化,確實不負其「龍魂之刃」的名號,而內建的新世代硬體規格更是十足展現這把電競神兵的犀利之處。

在硬體配置上,獨立顯卡方面,MSI Sword 系列搭載了全新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筆電圖像處理器,原廠更提供GeForce RTX 3060、RTX 3050 Ti 與 RTX 3050等不同的選擇,第二代 RTX Ampere 架構打造,採用全新的 RT 核心、Tensor 核心以及串流多處理器。不僅特別強調「高性價比」,同時也支援 Resizable Bar、Dynamic Boost 2.0、DLSS AI 加速…等效能優化與視覺效果升級的新功能,讓預算上有所考量的玩家們,也能享受次世代等級的聲光效果。其中 CPU 是第 11 代 Intel Core i7 的 H45 新款標壓處理器毫無疑問是核心重點,對比前代同級產品效能足足提升 40%,三階快取也提升 2 倍之多。

MSI Sword 17 是一款搭載新世代處理器與行動獨立顯卡的大尺寸電競筆電,全機以雪白配色與俐落的線條設計呈現亮眼的外觀。

散熱系統方面,MSI Sword 17 配備了 Cooler Boost 5 散熱平台,採用的雙散熱模組設計 (雙風扇與最高配置 6 組散熱導管的組合) 能有效降低處理器與獨立顯卡高速運轉時所產生的高溫,讓機身與鍵盤維持在均溫狀態,進一步優化使用體驗。

此次小編也在第一時間取得 MSI Sword 17 新機,究竟這把龍魂之刃「利不利」?我們透過接下來的評測見真章!

MSI Sword 17 特色搶先看

  • 日本遊戲插畫大師長野剛量身打造 Sword 系列與產品視覺效果
  • 搭載最新 NVIDIA GeForce RTX 3060/3050Ti/3050 筆記型電腦 GPU
  • 搭載最新 Intel H45 平台第 11 代 Intel Core i7 標壓處理器
  • 採用 17.3 吋 Full HD 144 更新率 IPS 等級電競面板
  • 窄邊框螢幕設計
  • 配備含九宮數字鍵的全尺寸鍵盤,並帶有獨家藍色背光設計
  • 獨家 MSI Cooler Boost 5 高效散熱技術
  • 內建 MSI Center 系統工具,提供獨家電競模式
  • 內建 Wi-Fi 6 無線網路規格

線條俐落美觀,純白配色盡顯劍客飄逸之風

雖然是一款 17 吋的大尺寸電競筆電,但 MSI Sword 17 在外型的表現上完全沒有一絲厚重感,俐落的機身線條完全起到修飾的作用,機身邊緣的切面就如同它名稱中的「Sword (劍)」一般稜角分明,而圓滑流暢的另一面又有如劍客的飄逸劍法,雪白的機身配色更讓視覺表現更輕盈,這些設計上的巧思使得 MSI Sword 17 在電競筆電機海之中顯得特立獨群。

MSI Sword 17 的機身 A 面與 C 面皆為白色塗裝,甚至連招牌的龍魂盾牌 Logo 也以全白蝕刻的手法呈現。

「隱身」於機身上蓋的龍魂盾牌 Logo,讓外觀更有一體感。

機身後側左右各配置了一個出風口,採用兩層的格柵式設計。

機身底部與近期 MSI 推出的電競筆電相同,都採用六角蜂巢的造型,同時在對應 MSI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的風扇與熱導管區塊保留了入風口。

從散熱孔可以清楚看到相當「粗勇」的銅質熱導管。

機身底部左右前側的揚聲器孔。

打開上蓋,機身 B 面搭配顯示器採用淺灰色的霧面材質,窄邊框設計讓 17.3 吋螢幕有著開闊的視覺效果,機身 C 面包含鍵帽與觸控板都同為全白設計。

MSI Sword 17 的顯示器採 IPS 等級面板,解析度達 Full HD,更新率達 144 Hz。

螢幕上方配置 HD 解析度的網路攝影機以及陣列式麥克風。

17 吋規格讓機身 C 面擁有相當充裕的空間,因此 Sword 17 配置了一組含九宮數字鍵的全尺寸鍵盤,鍵帽為孤島式設計,鍵程達 1.7mm 有著水準之上的手感回饋。

鍵盤背光是相當特別的淺藍色,不同於一般電競筆電常見的背光色系。

鍵盤下方的觸控板採無鍵式設計,尺寸相當大。

雖說 MSI Sword 17 是 17 吋等級的大尺寸電競筆電,但機身側面的削切與 C、D 面機殼的白黑搭配,視覺上更「顯薄」。

機身左側可以看到電源接口、USB 3.2 A 與 USB 2.0 A 埠各一組。

機身右側則有 RJ-45 網路埠、HDMI 埠、USB C 埠、USB 3.2 A 埠與 3.5 mm 耳機/麥克風接口。

硬體規格與效能

隨著年初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行動 GPU、以及近期 Intel H35、H45 的標壓版行動處理器的推出,為電競筆電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全新世代硬體的組合進一步讓電競筆電的效能天花板再向上推升,而 MSI Sword 17 作為一台主打高性價比的中階機種,也配備了 Intel H45 的第 11 代 Intel Core i7-11800H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60、RTX 3050 Ti 及 RTX 3050 這樣的組合,即便追求的是性價比也能享有即時光線追蹤、DLSS 人工智慧渲染…等新世代顯示技術,而 NVIDIA 所強調的系統優化技術,像是可自動平衡 GPU 與 CPU 之間記憶體運行功率的 Dynamic Boost 2.0;透過進階 PCIe 功能讓 CPU 取用 GPU 作為畫面緩衝的Resizable BAR…等技術也都全面支援,在強大技術的加持下,確保玩家在享受更擬真的聲光效果的同時,也保有高流暢的遊戲體驗。

此次受測的 MSI Sword 17 系統規格資訊。

此次受測的 MSI Sword 17 處理器資訊。

此次受測的 MSI Sword 17 整合顯卡為 Intel UHD Graphics,獨立顯卡為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筆記型電腦 GPU,而這也是 MSI Sword 17 重要的賣點之一,雖說是 GeForce RTX 30 系列筆電中最初階的型號,但整體架構與規格技術還是與其他版本完全相同,實力也較 GeForce RTX 20 系列提升不少!

MSI Sword 17 重點規格一覽

GeForce RTX 30 系列電競筆電 MSI Sword 17 深度實測:龍魂之刃出鞘!以高 CP 值入手全新世代規格

MSI Sword 17 效能跑分一覽

GeForce RTX 30 系列電競筆電 MSI Sword 17 深度實測:龍魂之刃出鞘!以高 CP 值入手全新世代規格

遊戲效能實測

為了進一步了解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獨顯與 Intel Core H45 平台與這個組合的實際效能表現,此次筆者選擇了五款支援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的遊戲進行實測,其中《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與《德軍總部:血氣方剛》內建效能檢測功能,因此直接透過內建工具來評量效能;另外三款《軒轅劍柒》、《控制》與《電馭叛客 2077》則搭配 NVIDIA FrameView 工具來進行遊戲多場景的幀率監測,以下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數據資訊。

《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的效能測試,選擇「HIGH」的畫質並開啟光線追蹤與 DLSS,測得平均幀率為 34.27 fps,相較於未開啟 DLSS 提升約 45%。

《戰慄深隧:流亡 加強版》的效能測試,選擇「Ultra」畫質並開啟光線追蹤與 DLSS,測得平均幀率為 30.34 fps,相較於未開啟 DLSS 提升超過 50%之多。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的測試場景一,在同時開啟光追與 DLSS 時,獲得平均幀率為 90 fps。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的測試場景二,,在同時開啟光追與 DLSS 時,獲得平均幀率為 80 fps 。

《軒轅劍柒》是台灣經典的 RPG 大作,也支援了 RTX 的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技術。

《軒轅劍柒》在開啟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的情況下,平均幀率約在 80 fps 左右,相較未開 DLSS 提升約 50% ~ 55% 左右。

《控制》同樣也支援 RTX 即時光線追蹤技術,極為擬真的光影表現也增加了遊戲中冒險解謎的氛圍。

《控制》在開啟即時光線追蹤與 DLSS 的情況下,在四個不同場景的幀率記錄,平均在 40 fps 左右,相較於未開啟 DLSS 提升 70% 左右。

《電馭叛客 2077》是近期開放世界動作遊戲中的代表,即時光影的呈現也讓夜之城的刻畫栩栩如生。

《電馭叛客 2077》在開啟即時光線追蹤效果與 DLSS 的情況下,五個不同場景的平均幀率都能在 30 fps 以上,相較於未開啟 DLSS 提升 45% 左右。

從以上的實測來看,此次受測的 MSI Sword 17 所搭配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50 Laptop GPU 雖然是目前 GeForce RTX 30 系列筆電版本中最入門的規格,但效能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在啟動即時光線追蹤的狀況下,均能維持一定的運行流暢度,像是 FPS 遊戲《德軍總部:血氣方剛》能全程保持 60 fps 以上的順暢度來進行遊戲,而大量使用即時光線追蹤的《控制》也都維持在 40 fps 左右,另外,對於硬體效能有著極大考驗的《電馭叛客 2077》在啟動光追後,不同的場景也都能跑到 50 fps 左右,基本上已能達到很不錯的遊戲體驗。

同場加映:NVIDIA Broadcast

近期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必須以線上模式取代以往工作與上課時的實體接觸,由於筆電內建攝影機和麥克風規格的限制,加上使用者所屬環境的諸多影響,經常因視訊畫面不清晰、或收音效果不佳而影響會議品質。有鑒於此,NVIDIA 專為提升遠距會議體驗所打造的 NVIDIA Broadcast 應用程式就派上用場啦!這套應用程式透過 AI 人工智慧的輔助與強化,讓使用者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受到出色的視訊會議品質,甚至能讓家中秒變專業直播工作室!

NVIDIA Broadcast 實用功能解析

  • 雜音消除:由於筆電麥克風採廣域收音,導致會議過程經常會收錄到許多背景雜音-像是家中寵物或小孩的吵鬧聲、門鈴聲、鍵盤打字聲…等等,而透過人工智慧網路不只能快速消除這些擾人的外部雜訊,也能將會議時忘了關麥克風卻一直製造雜音的與會者直接一鍵靜音。
  • 虛擬背景:對家中環境較亂又不想特別整理的人來說,虛擬背景這個功能真的太棒了!透過虛擬背景功能可以為網路攝影機拍攝的實景加上細緻的模糊效果,或直接替換為其他畫面,家裡再怎麼亂也不用擔心「破功」!
  • 自動取景:透過 AI 人工智慧追蹤頭部動作並放大臉部,即使你從畫面一側移動到另一側,系統會自動將你維持在畫面的中心,讓視訊畫面不會出現失焦狀態,就像專業攝影師拍攝的一樣犀利。
  • 雜訊消除:一般視訊攝影機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大量雜訊影響觀看效果,透過 NVIDIA Broadcast 內建的雜訊消除功能,可以進一步提升攝影機畫質,消除惱人的雜訊問題。

NVIDIA Broadcast 的雜音消除功能

NVIDIA Broadcast 的虛擬背景功能

新一代 MSI Center,介面簡潔並導入功能模組化

對 MSI 電競筆電的老用戶而言,Dragon Center 絕對是再熟悉不過的系統工具,除了系統狀態的監控,也針對硬體與遊戲各自提供完善且便利的調校機制,是玩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左右手。而近期新推出的 MSI 電競筆電也將 Dragon Center 進化至新一代的「MSI Center」,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介面設計更加簡約俐落,核心功能一樣也沒少,讓人驚喜的是 MSI Center 也將不同的功能以「模組化」的概念設計,可自行將想要的功能安裝至 MSI Center 中,全面滿足每一位玩家的需求。

MSI Center 的主介面,分頁劃分為監控、重點功能與支援三個區塊,每個區塊下各自安排不同的功能子頁,預設為系統使用率的監控,包括 CPU 與 GPU 的使用率,以及磁碟與記憶體使用量。

焦點功能中可讓玩家進行不同情境模式的切換,除了四個預設模式之外,也有一個「使用者模式」可自定預行的效能模式與散熱模式。

基本設定功能可提供常用功能切換設定,包括關閉 Windows 鍵與功能切換鍵、關閉攝影機,另外也提供螢幕準心功能作為遊戲輔助之用。

在支援分區中,可以看到系統更新、系統資訊、備份與知識庫…等功能。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將一些附加功能模組化,在「功能集」中可自由下載安裝,包括備份、基本設定與使用者情境…等模組是預裝項目,其他像是遊戲模式、創作者模式與系統診斷…等功能,都可以依照個人需求來安裝。

系統診斷功能會是建議必裝的功能,可以協助我們進行系統的基本檢測,另外像是筆電的維護與校正功能也包括其中。

結語:風格出眾、價位友善且效能不俗

隨著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行動 GPU 的中階產品如 GeForce RTX 3050 Ti、RTX 3050  的正式推出,再加上 Intel H45 平台處理器登場,使得這一個世代的電競筆電有了更多元的選擇,特別是需求偏入門且重視性價比表現的消費者,現在能用更實惠的價格入手一台效能可流暢運行 3A 大作、同時能享受到即時光線追蹤、DLSS 渲染…這些過往只有高階顯卡才能獲得的效果。

MSI Sword 17 的螢幕轉軸可以做到將機身 180 度打平,大幅提升使用上的彈性。

實測過程可以發現,MSI Sword 17 在玩家們重視的功能細節下了不少功夫,像是對遊戲體驗影響甚鉅的 144 Hz 高刷新率面板,讓實際運行時的畫面更穩定、流暢;另外 MSI 自家的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也能在系統滿載時發揮維持系統均溫、讓效能不墜的功效,尤其在較易受內部元件影響的鍵盤部位,也不會讓人感到燙手。

MSI Sword 17 獨特的外型設計是一大亮點,跳脫電競筆電非紅即藍的既有框架,很適合想展現個人風格的玩家!

Axiang Chin
作者

阿祥,本名秦庭祥(Axiang Chin),是一個專注於3C領域、尤其是行動通訊領域的部落客,自2004年10月開始經營部落格超過18年之久,長期關注3C產品資訊與應用,也有豐富的講師經驗。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