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首購改觀了!這類「產品」需求走揚

後疫情時代,首購改觀了!這類「產品」需求走揚

+0 效應持續,隔板用餐的日子不再,各觀光景點、飯店餐廳陸續開張,搭上政府振興五倍券方案,後疫情時代報復性消費正展開,悶了許久的民眾,逐漸恢復疫情前的步調,日子裡多了酒精與口罩,防疫意識似乎將成為生活的日常。

後疫情時代首購族買房思維轉念!北市套房價升級淡海大 3 房,讓淡海「名軒海樂地」周來人破百,圖為淡海輕軌空拍合成。

大家有多怕再次發生居家隔離,從市場買氣與偏好略知一二!專家表示,疫情為大家帶來挫折,意外提升國人對生活品質的高要求。尤其在購屋觀念上,大大扭轉傳統價值觀,多數比例的消費者不再眷戀擁擠市中心,只怕人與人距離過近,疫情有再次爆發的可能。加上宅在家防疫,關在家像坐牢,許多人在這波疫情過後,捨棄市中心房子,搬往基期低的新興重劃區,不僅街廓新、房子新,人車動線舒適寬敞,與機能保有一定距離,依據市場觀察,2021 第四季買氣最夯區域是淡海新市鎮,市場稀有的造鎮型產品最具指標性,意外成為市場新寵兒。

後疫情時代,首購改觀了!這類「產品」需求走揚

淡海新市鎮夯,關鍵曝光:改觀後,套房升級大 3 房!

每到假日淡水必塞,為何還有那麼多人願意移居到淡水?一位剛移居淡水新市鎮的新淡水人表示,以前住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和,「一步一超商、三步一餐廳」的機能雖然很方便,但樓下餐廳的油煙與人車吵雜聲,身心始終無法獲得釋放,長期下來壓迫感很重。每早通勤台北,勢必要 7:30 前離開中正橋,不然就會塞車,為了給一家人更好的環境,興起換屋打算選淡水,對這裡動靜皆宜的環境情有獨鍾,現階段開車通勤雖然只能仰賴中正東路,興建中的淡江大橋預計 2024 年第三季啟用,對新市鎮居民來說是一大福音。未來到市區不用繞一圈到中正東路,通過塞車的關渡橋再進到台北市,短短幾分鐘接上了淡江大橋可通往市區,省下約 15 公里、大概 25 分鐘車程時間,可睡飽一點再出門,不開車的年輕上班族,淡海輕軌線可直達紅樹林站轉乘淡水-信義線直接通往台北車站、大安、信義區,相較於雙北高房價區,選淡海新市鎮獲得生活品質外,房價省很大,生活空間、房型直接放大好幾倍,等於以台北市套房總價,可買到新市鎮3房產品,用交通換生活空間,成為後疫情時代買房的主要趨勢。

半小時生活圈,天天都在輕旅行

現在消費者,對休憩機能要求也很高,淡海新市鎮擁有北台灣最珍貴休憩機能,新北最美海景城市,緊鄰淡水河出海口,與觀音山對望,看盡四季美景變化,淡江大橋受到各界期待,除了通勤時間更省,休憩機能也強大。新市鎮綠覆率高,隨便一街廓、一轉角都是秘境與景點,淡水觀光景點多,紅毛城、古蹟博物館、淡水老街、國賓+美麗新雙影城、漁人碼頭等。未來還有緊鄰在綠野馬術文創園區旁、由南山人壽投入21.63億元經費的「沙崙文創園區」,將於115年啟用,是淡水唯一海水浴場。新市鎮玩不完,跨過淡江大橋就到八里左岸與濱海風景區,十三行博物館、原住民海岸餐廳與左岸咖啡廳等,都是半小時內就可完成的輕旅行。

淡海新市鎮周邊有豐富的觀光旅遊休憩景點。

喜嚐房價漲勢,漂亮買點就是現在:2021

買在淡水新市鎮房價低點的吳先生表示,新市鎮與眾不同之處,除了街廓整齊寬敞,歐美異國生活氛圍感重,高綠覆親水生活的環境稀有性,是多數人所嚮往的。10 年前搬到房價 1 字頭的淡水新市鎮,10 年後讓我最有感的是房價漲幅!淡水國家級建設不斷,這股動能支撐起房價,從輕軌捷運到位後,淡江大橋進入施工階段,所有建設與進度都眼見為憑,房價漲幅也更有感,至少有了 2 倍的漲幅,未來 2024 年淡江大橋啟用後,有機會再享一波漲幅。

輕軌捷運線 V11 崁頂站。

稀有「財」有價:造鎮社區,基地大規劃最完善

全台各區推案熱,鬧土地荒,要找到破千坪土地難上加難,市場上有造鎮型社區,稀有性高,新市鎮度假感重,要找造鎮產品,只能往這區找。目前銷售中的造鎮社區,台北灣系列「江南大宅」,行情每坪從 2 字頭站穩 3 字頭,未來寶路建設最後一期台北灣「銀河」確定開價 4 字頭。另外,新市鎮熱銷第一、每周來人破百組的「名軒海樂地」,基地廣達 7,625 坪,為麗寶集團旗下名軒開發推出的造鎮型預售案,緊鄰輕軌捷運線崁頂站,房型設定在符合市場首購、首換與置產的 2-4 房產品,總價 800-1,400 萬起。產品優勢多,除了基地大規劃完善,社區公設豐富,包括室內溫水泳池、三溫暖、KTV 、閱覽室、LOUNGE BAR、高爾夫球情境模擬室與 1800 中庭等超過 20 項,在家等於度假,未來開車直線接軌淡江大橋,現階段開價 3 字頭,2024年勢必因淡江大橋再有一波漲幅。

名軒海樂地官網:https://reurl.cc/emoVDb

貴賓專線:02-2805-5588

接待會館:新北市淡水區濱海路一段 221 號

科技快訊小天使
作者

給你最新、最即時的科技大小事,關注我,給你第一手的資訊不漏接。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