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軟和 Facebook 更名後的 Meta 都高調宣佈進軍元宇宙領域時,Google 相對低調許多,但也同時悄悄的重組了內部專門研發創新的神秘實驗室 Google Labs(Google實驗室)。此次 Google Labs 重組,業務包括現有的 AR 和 VR 業務、Project Starline(全像視訊通話)和 Area 120 內部孵化器以及其他「高潛力、長期的」項目。
新團隊將由資深的Google副總裁 Clay Bavor 領導,並直接向Google CEO 桑達爾.皮查伊 Sundar Pichai 匯報。
作為最早研發 AR 眼鏡,並在全球賣出超過 1 億個手機 VR 盒子的Google,本該是這波「元宇宙」的領頭羊,然而現實卻是無論 VR 還是 AR,Google都是「起大早趕晚集」。不禁讓人好奇,使Google在「元宇宙」上落後於 Facebook 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沙灘上的白日夢
2016 年 5 月,在美國加州山景城總部,Google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上,在桑達爾皮查伊和幾位高層介紹完更加智慧的Google助手後,Clay Bavor 上台向大家介紹傳聞已久的Google VR 眼鏡產品及平台:Daydream VR。
那是 Clay Bavor 的榮耀時刻,在入職Google 11 年後,這位看起來非常像美劇《矽谷》中典型程式設計師的小哥,終於以 VR 負責人和 VP 的身份登上Google I/O 大會的舞台。說話有點大舌頭且語速很快的 Bavor 向全世界介紹了 Daydream VR 平台的細節。
2016 年正是 VR 又一個「元年」,被 Facebook 以 20 億美元收購的 Oculus 仍在獨立運營,剛剛在年初開啟第一款消費級產品 Oculus Rift CV1(消費者版本)的預訂,業內對於這款「桌面級」產品的效果能不能超越 HTC 和 Valve 聯手推出的 HTC Vive 都非常感興趣。
站在當時的角度來看,如果 VR 真的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大多數人會認為贏家是Google,而不是之後的領頭羊 Facebook,因為在 VR 方向上,Google抓了一手好牌。
Daydream VR 曝光的兩年前,Google以一款用紙板和塑膠鏡片疊成的 Cardboard 紙盒眼鏡讓人們感受到了 VR 的魅力。秉承Google一貫的作風,團隊將 Cardboard 方案開放原始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製作自己的紙盒眼鏡。這紙盒眼鏡在全球賣了至少 1 億套,可以說是全世界大部分人的 VR初體驗。
為了能更優化手機的 VR 效果,競爭對手 Oculus 的 CTO,傳奇程式員約翰‧卡馬克與韓國三星團隊慢慢研究提升三星移動 VR 產品 Gear VR 的體驗。而小米、聯想等品牌成為第一批合作夥伴,後者將為Google生產支援 Daydream VR 平台的手機。
另外,Google旗下的 YouTube 延續平台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 360 度視訊平台;曾經拿出千萬美元製作 VR 視訊的 Spotlight Stories,聚集了一批好萊塢知名導演和藝術家探索 VR 影像的前線。
在瀏覽器方向,Chrome 佔據 90% 以上的份額,所以Google也嘗試推動 WebVR 的標準和體驗,如果成功,意味著 VR 體驗可以像網頁中的視訊一樣被觀看和分享。
當然,有時候一手好牌,並不是勝出的決定因素。
Daydream VR 眼鏡看起來很有質感,相比於 Oculus 和 HTC Vive 早期產品濃重的塑膠感,前者的織物材料摸起來手感更好。雖然團隊在這款產品的細節上做的很好,但無法改變的是它依然是一款升級版的 VR 眼鏡盒子產品,使用體驗雖然比 Cardboard 要好,但依然無法和 Oculus 與三星合作的 Gear VR 相比,後者透過三星高階手機和更紮實的優化,達到了當時移動 VR 體驗的巔峰。
除此之外,即使小米和聯想等公司率先表示支援,但是有自己 VR 野心的三星和華為態度則比較曖昧,並未第一時間宣佈支援 Daydream VR 的旗艦手機。
Google在 VR 視訊領域做了眾多努力,從硬體、軟體到演算法都為創作者提供了不少幫助。但可惜的是,360 度視訊這種無法讓觀眾自由移動的內容,雖然能讓早期使用者眼前一亮,但並不能讓使用者留下來持續消費。
事實上這也是手機盒子類 VR 產品的通病,能快速吸引使用者,但無法留住他們。截至 2016 年初,Cardboard 應用下載量超過 2500 萬,但使用者活動率始終在 0.05% 以下。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 Daydream 平台上,在亮相半年後,平台上的 VR 應用下載量一直在 1000~5000 次之間,令人懷疑 Daydream VR 的硬體銷量並不是那麼驚人。
手機盒子並不能救 VR,一體機才是未來。2017 年的Google開發者大會上,Bavor 透露Google正在和高通合作研發 VR 一體機設備。當時 Oculus 一邊推桌面級產品 Oculus Rift CV1,一方面暗地和小米合作 VR 一體機 Oculus Go。最後 Oculus Go 在中美兩地上市,而只有聯想給Google做出了後來寂寂無名的 Mirage VR 一體機。
雖有前置之利,但自己不多投入,只把希望放在合作夥伴身上,最終讓Google VR 在失去手機 VR 優勢後,沒有趕上一體機的機會,白日夢最終破碎。
生不逢時的Google眼鏡
如果說 Daydream VR 是Google不捨得 All in,那麼在 AR 層面,作為先驅的Google眼鏡,則被Google一直以來「不作惡」的政治正確傳統所扼殺。
早在Google玩笑般的紙盒 VR 眼鏡前兩年,2012 年的開發者大會上,Google亮出了 Google Glass 這款超前的產品。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款單眼棱鏡方案的 AR 眼鏡已經稀鬆平常,但放在 9 年前,它還是非常驚豔。
骨傳導、單側觸控板、加上語音控制,Google Glass 幾乎奠定了此後 AR 眼鏡設計和互動的模版,直到 2015 年微軟推出 Hololens,才在設計上有了新突破。2012 年的《時代》雜誌曾經將 Google Glass 列為當年最佳發明。
Google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是 Google Glass 的最佳代言人,早在 2012 年初就曾經戴著Google眼鏡的原型機出現在慈善晚會上。布林頻頻亮相,勤奮地為Google眼鏡造勢。
外型拉風,但是Google眼鏡功能其實並不多,和手機連接後,640×360 像素的棱鏡投影可以顯示一些簡單的文字提示和地圖訊息,另外還能用骨傳導技術聽聽音樂,以及前置鏡頭可以進行拍照和影片錄製。
同時,Google眼鏡 1500 美元的價格注定了它只能在小部份使用者和開發者群體中流行,難以觸及普通消費者,至少普通人並沒有等到Google眼鏡走到客戶端那一天,它就提前退役了。
事情出在Google眼鏡的那顆前置鏡頭上。
由於設計的原因,Google眼鏡前方的鏡頭在拍照或者錄製影片時沒有特殊的效果提示,這讓人們在面對一個戴Google眼鏡的使用者時,不禁會產生「這人是否在偷拍」的疑問,這對於注重隱私和肖像權的歐美人士來說犯了大忌。
一些消費者對於Google眼鏡的畸形熱愛也推波助瀾,科技博主 Robert Scoble 那張戴著Google眼鏡在浴室洗澡的照片,也確實給很多人留下了心理陰影。後來國外給戴Google眼鏡的使用者起了個新名字:「Glass Hole」,不少餐廳甚至表明不接待戴Google眼鏡的使用者。
幾年後 Snapchat 和 Facebook 都推出了更像玩具的智慧眼鏡產品,功能上要比Google眼鏡少很多,同樣可以拍照錄影,但是在鏡頭周圍有一圈 LED 燈,提示別人自己正在拍照,給人的感覺好很多。而且經過了幾年,人們也已經熟悉了 VR 眼鏡和 AR 眼鏡的概念和產品,不至於像最開始那樣敏感。
最後僅僅開售一年多之後,Google就下架了 Google Glass。
雖然客戶端受挫,但是Google眼鏡在廠商這端卻開啟了另一段旅程,在不少製造業大公司找到了新天地,但是和後來像微軟 HoloLens 拿下美國軍方 200 億美元的大單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創新和決心
即便成立二十多年後的現在,Google依然是矽谷一支實力雄厚的部隊,不斷為全球輸送 AI、自動駕駛等方面的技術人才。不過,當年Google X 實驗室的「登月項目」,最終做成並堅持下去的沒有幾個。
這可以被看成是Google自己的「創新者窘境」,一方面Google可以依賴近乎壟斷的搜索廣告收入,使其可以不斷在各個方向上進行探索;另一方面,那些奇思妙想雖然可以迅速產品化,但涉及到戰略面卻得不到資源。
網友甚至為Google建立了一個「線上墓地」,用來紀念數百個在開發者大會上露頭,收獲了幾十萬到幾百萬使用者,最後被手起刀落斬掉的應用,Daydream VR 也是其中一個。
反過來看 Facebook,雖然當年以 20 億美元(確切數字是 30 億美元,不包括和 Zenimax 幾億美元的官司)收購 Oculus 絕對是被騙了,但是這不妨礙祖克伯不惜將 Oculus 吸收到 Facebook 內部並持續大量投資,甚至不惜將公司名稱改為 Meta,來宣佈對 VR 和 AR 的願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Google的創新,敗給了 Facebook 的決心。
雖然此次 Google Labs 進行了重組,曾經負責 VR 部門的 Clay Bavor 重新掌控了實驗室的實權,但Google VR 和 AR 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Project Starline(全像視訊通話)和 Area 120 內部孵化器也是實驗室的開發項目。當世界為元宇宙瘋狂的時候,Google CEO 似乎依然認為公司的長處是來自搜索業務,而非 VR 或者 AR。
桑達爾‧皮查伊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感到幸運的是,我們的使命是永恆的。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組織訊息。」
資料來源:GeekPark極客公園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