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 Meta、Google 和一堆其它公司都想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前佈局的元宇宙公司,但就目前大眾對元宇宙的認知來說,這些公司的推廣顯然算不上成功,
但這也給了網路大廠一個定義元宇宙的機會,讓這些企業可以在元宇宙這個相對不確定領域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賽道。
雖然目前元宇宙概念很夯,但是,綜觀幾間科技巨頭推出的元宇宙產品,你會發現似乎對元宇宙的規劃都離不開線上會議。
遠端會議?不,叫元宇宙
改名 Meta 後的 Facebook推 出了遠端辦公軟體 Horizon Workrooms,允許使用者以虛擬形象身份參加VR會議;微軟則更「過分」,甚至將Office套件帶到了元宇宙中,允許使用者在元宇宙中寫文檔做表格講PPT。而最近,中國的百度推出「希壤」,一樣是個視訊會議的產品。
難道《一級玩家》《脫稿玩家》中描繪的遊戲宇宙還沒有影子,我們就得先在元宇宙中打工了嗎?如果元宇宙的作用就是拿來開會,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大費周章研發元宇宙產品呢?那麼,難道Zoom或者說 TeamSpeak,也都是元宇宙產品嗎?
很顯然,這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雖然現階段以元宇宙為概念的產品大多擺脫不了線上會議的影子,但實際上,無論是線上遊戲還是遠端會議,這些都只是元宇宙的其中一個應用情境。除了會議這種商務場景之外,元宇宙在教育、房地產甚至是藝術領域都有著各自的應用情境。教育工作者可以依託元宇宙進行成本可控的教學和培訓,地產經紀可以依託元宇宙技術實現雲端賣房,藝術家更是可以在元宇宙實現超越物理法則的藝術創作。
但為什麼大家都要在元宇宙中開會呢?這既是時代的原因,也是元宇宙自己的原因。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疫情隔離讓遠端辦公成為了新常態,也給基於元宇宙的線上交流提供展現的機會。而從另一方面看,線上辦公、或者說「幹活」其實也是元宇宙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早在現代「元宇宙」誕生之前,我們就體驗過另一個廣義上的「元宇宙」了。
其實你早已經體驗過元宇宙
沒錯,這裡說的就是線上遊戲。
從組成要素來看,除了去中心化以外,線上遊戲其實完全符合元宇宙的進入門檻:線上遊戲有獨立的經濟系統;使用者擁有自己的數位分身;同時也符合數位持久化和同步的要求。甚至在不少被冠以元宇宙標簽的電影,描寫的都是線上電子遊戲的世界。
你可以在 Minecraft 中花錢買地、也可以在動物森友會中參加朋友的婚禮,更可以在認可 RMT(真實貨幣交易)的遊戲中實現虛擬世界和物質世界的金錢交換。那些設想中的元宇宙概念,在遊戲中早已實現。
盡管元宇宙要素在遊戲世界以難以置信的速度成為現實,但在另一方面,遊戲對大多數人而言依舊是「玩物喪志」的代名詞,難以成為未來網絡世界的核心。
就像VR行業一樣,元宇宙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前景,必須脫離原本的遊戲標籤,以所謂「商務」「生產力」的表現進行推廣。而在成熟的遊戲開發技術之下,容易實現的元宇宙線上會議,就成為了元宇宙的破局點。
元宇宙就像曾經的區塊鏈
說實話,專注於線上會議並不是元宇宙這個概念的錯。任何新技術的出現,都要經歷軍用、民用和商用的探索。但問題是,原本面向遊戲的技術,其實不一定真的適合用來構建元宇宙。從硬體的角度看,無論是顯卡還是VR外設,這些面向遊戲開發的設備更多地還是用於展示開發者預設的世界,在輸入方面並不能給到使用者比擬現實世界的自由度。而在軟體上,適用於小范圍互動的現代遊戲的技術和演算法也難以滿足元宇宙對於多人、即時、互動這三大要素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一級玩家》中的綠洲還是百度的希壤,這些基於遊戲打造的元宇宙世界,都違背了元宇宙對於「去中心化」的要求。
服務提供商依舊是這些「元宇宙」的中央統管機構。用遊戲的模式搭載「元宇宙」,並讓使用者「寄人籬下」,顯然有違元宇宙的核心精神。這也是為何不該用元宇宙的概念兜售遊戲的原因——這些項目的「元宇宙標籤」,說白了就像曾經的「區塊鏈」一樣,行銷意義遠大於實際影響。
從組成要素的角度看,元宇宙必須是一個去中心化且擁有獨立經濟體系的數位世界。但就現階段的元宇宙應用來看,元宇宙的發展與設定背道而馳——幾乎所有「元宇宙」公司都在搶佔元宇宙的風口,搶先完成自己在元宇宙世界中的佈局,將自己定義為元宇宙先行者,並逐漸提高自己在元宇宙世界中的影響力,進而獲得元宇宙的「主導權」。百度的希壤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利用遊戲技術探索元宇宙的公司。
而在真正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出現之前,你在元宇宙遊戲中的每一次嘗試,說到底都是在為你想要的那個元宇宙投票。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36氪)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