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帶來的巨大衝擊已經蔓延到太空。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發佈了一則影片,暗示國際太空站將要「分家」,讓全球對國際太空站的未來命運充滿憂慮。
俄羅斯官方通訊社發佈的這段影片,展示了俄羅斯太空人在國際太空站關閉各部分氣閘門的真實鏡頭,緊接著出現的影片則由電腦繪製,描繪了俄羅斯艙段與國際太空站其他部分分離的情境。
Russian gov't-controlled RIA Novosti @rianru posted a video on Telegram made by @Roscosmos where cosmonauts say goodbye to Mark Vande Hei on #ISS, depart, and then the Russian segment detaches from the rest of ISS. @Rogozin is clearly threatening the ISS program. #NASA #Ukraine pic.twitter.com/fj2coK1xR1
— NASA Watch (@NASAWatch) March 5, 2022
這段影片展示了俄羅斯退出國際太空站計畫的可能後果,「俄羅斯艙段脫離後,美國艙段就無法獨立存在。」
在西方因俄烏衝突而對俄羅斯實施的一系列嚴厲制裁中,太空合作計畫也被波及,俄羅斯則針鋒相對地宣佈終止與歐洲的聯合火星探測計畫以及為英國公司發射衛星等合作計畫。俄羅斯航太(Roscosmos)最高負責人 Dmitry Rogozin2月24日警告,如果俄羅斯因與西方關係惡化而退出國際太空站計畫,該太空站可能會「不受控制的脫軌」。
前美國太空人、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教授傑夫·霍夫曼表示,俄羅斯確實可以分離國際太空站的俄羅斯艙段,並獨立於其他部分執行,但俄羅斯是否有資源這樣做則是另一回事。
國際太空站被視為人類在太空建造的最大物體,它執行在距離地面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總重高達420噸,主要由俄羅斯艙段與美國艙段組成。其中美國艙段與巨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相連,負責為整個國際空間站提供能源和生命保障;俄羅斯艙段主要負責維持太空站的軌道姿態和高度。
國際太空站採用桁架掛艙式結構,理論上的確可以實現俄羅斯艙段與美國艙段分離,但由於如此大的分離動作,會破壞國際太空站的軌道姿態、影響它的穩定,因此即便國際太空站要「分家」,也不是像影片中那麼簡單地關閉美俄艙段對接口的氣閘門就能實現的,需要經過嚴密計算,甚至經過多次調整才能完成「分家」。
美國:是否放棄國際太空站?
對於俄羅斯的「分家」威脅,美國各方態度不一。NASA強調美國對俄制裁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但SpaceX公司CEO馬斯克在社群媒體上暗示,該公司的「龍」飛船足以滿足國際太空站的軌道提升和調整需求。
國際太空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九個載人的太空站。太空站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研究實驗室,目前由五個國家或地區合作運轉,包括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俄羅斯聯邦太空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太空總署和歐洲太空總署。
事實上,美國對於是否要繼續維持國際太空站的態度也非常猶豫。按照最初計畫,國際太空站應該於2020年退役。當年7月,NASA授予波音公司價值9.16億美元的合同,用於維護國際太空站服役至2024年9月。但隨著國際太空站的故障頻發和維護成本高昂,美國國內說要放棄國際太空站的聲音越來越多。但NASA去年年底宣佈將讓國際太空站服役到2030年之後,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此舉是要防止出現「未來宇宙只有一個中國太空站」的尷尬情況。
美國先前一直希望將國際太空站完全交由私人商業公司執行。但如今國際太空站日益老化,NASA轉而支援私營企業發展商業太空站。去年年底,NASA決定資助3座商業太空站的籌建工作,因此國際太空站如果要撐下去,目標應該也是要等到三座商業太空站之一能正式運作為止。無論如何,「商業太空時代」序幕已經拉開。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