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583712

關於1753583712

對不起,我忘了寫自我介紹!

Lytro 光場相機:先拍照再對焦,張張都清晰

回應

不是新消息,但看來台灣似乎晚了一步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aug/7/today-education3.htm

相機可事後對焦 怎樣都「照得住」

已向美、台申請專利中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許多人都有拍完照卻發現照片失焦,一團模糊,因而懊惱不已,不過,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已成功研發「密集光場擷取的多重光圈相機」,可以在拍完照後重新對焦,讓消費者可以隨便拍,拍壞了照樣可以補救。目前這項技術已向美、台申請專利。

運用液晶控制光圈形狀

這項技術是由台大電機工程系教授陳宏銘指導、台大電信工程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梁家愷研發,運用液晶控制光圈形狀,透過光圈形狀的變化,產生不同光場,以連拍的方式,再經過校正計算出景深,可以在拍照後再重新聚焦,不會受限於拍照當時的成敗。

不怕失焦有利圖片編輯

陳宏銘解釋,「密集光場擷取的多重光圈相機」最大優點在於,不必擔心拍照時失焦,且可避免因聚焦錯失最佳拍照時機,同時有利於圖片編輯,民眾還可以選擇如何讓焦距產生變化、不同對比。

負責研發的梁家愷說明,液晶控制光圈形狀為「九宮格」(三乘三)、「十六宮格」(四乘四)、「二十五宮格」(五乘五)、「三十六宮格」(六乘六)、「四十九宮格」(七乘七),宮格數等於連拍次數,次數愈多,能夠針對場景重新對焦的距離就愈遠。

梁家愷形容,新技術的光圈控制就像拼圖一樣,如果光圈是「九宮格」,就要連拍九次,每次透光九分之一,產生九種光源,再透過他以演算法自行設計的應用軟體,經過校正計算出景深。他強調,用液晶當成光圈,形狀除了正方形外,也可以用三角形、餅狀圓的缺角變化,原理都一樣。

梁家愷指出,為了取代現有的光圈,他一開始是用透明壓克力製成餅狀圖的圓盤,固定在馬達上,因體積太大而作罷,後來又在底片上挖洞,讓光線穿透不同形狀的洞口,一捲可放五十多個圖案,但因為手工挖洞有誤差,加上轉動時會有位移,才改用液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