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人解決幽靈震動的機率,比小孩高
在針對解決幽靈震動的行為來看,成人中有 2/3 的受訪者曾嘗試解決。(從這樣的樣本參數來說,就可以看得出許多人想改變假警報所帶來的困擾)
▲幽靈震動就好比狼來了般的「假警報」,而大人的反應就如臨大敵般的想改變,小朋友卻認為不礙事。(圖片來源:sup.hk)
6.熱衷於文字訊息勝於通話的人,會更嚴重
從 Wayne's Michelle Drouin 的研究中發現,長時間使簡訊或文字交流的人,重複發生幽靈震動的情況會更嚴重,同時也很容易影響到情緒。2008 年一項針對日本高中生的研究中發現,簡訊與文字的互動很容易影響到高中生的情緒。
▲美青少年熱衷簡訊日傳 60 封. 美國 12 到 17 歲的青少年去年每天平均傳送 60 封簡訊。(圖片來源:vh1)
7.喜好社交或神經質的人,會是幽靈震動的重度患者
Wayne's Michelle Drouin 的研究中發現,喜好社交或神經質的兩種人,都會是幽靈震動的重度患者。首先對喜好社交的人來說,為了維持與朋友間的友好關係,他們會不斷的和朋友聯繫。無論是簡訊還是通話,都會深深的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相對的使用手機的時間比較長,期待回覆的情緒就越高漲,所以三不五時就會覺得手機在響(幽靈震動症候群)。
另外則是神經質的人,同樣也會產生嚴重的幽靈震動現象,其原因與社交型人格不同,他們是擔心自己的社交狀況。擔心自己沒人緣或別人討厭他,這時候手機的鈴聲或簡訊提示聲,對於他們的影響會更大。雖然同樣是來自於手機的影響,但心境卻大不相同。
8.少數的幸運兒
2012 年的新研究報告指出,較少使用簡訊或文字交流的大學生,他們的專注力與學習能力,會比長期使用手機的學生更有效率。
9.幽靈震動不是什麼偉大的研究
Wayne's Michelle Drouin 表示,幽靈震動現象並不是什麼偉大的研究,這些研究數據都是請受訪者,針對自我的現象做出評估,未來期待能透過大腦的檢測,來做出更精準的研究數據來證明「幽靈震動」的存在與症狀。
10.科學家也不確定,這是否算是一種病
2012 年研究人員正式將這個現象稱之為:幽靈訊息症候群(phantom text syndrome)。不過,新的研究表示,未經過感知所產生幻覺,其實與病理有關。該研究人員表示,醫院中的醫生及護士嘗試了解幽靈訊息症候群,是基於對疾病、異常狀態的擔心,也有可能是他們年紀大了。
不過,對科學家而言,他們則認為這不是一件大事,因為研究的過程是以大腦對於幽靈震動的反應為目的,所以不算是一種疾病。如果產生幽靈震動會讓人感到困擾,那麼它可能是一種疾病。反之這也可能是一般人跟手機之間的交互反應而已。
資料來源:mashable
放在口袋裡
老是覺得好像有在震動....
結果還要去摸下 才能確定有沒有....
而且如果調鈴聲的話
總會有幻聽的之類出現
就隱隱約約 聽到那熟悉的手機鈴聲
但實際拿出手機 當然是沒有
褲子太鬆 感覺不到
幾乎都是在回撥電話(⊙ˍ⊙)
手機有跟沒有差不多
自己的手機鈴聲一响
附近一推人都在查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