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TPASS 2.0 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已於 2 月 1 日起開始累計,最快 3 月 25 日即可靠卡領取回饋金,不過由於其規則不如先前的 1.0 易懂,許多人可能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要怎麼使用。究竟 TPASS 2.0 到底是什麼、要怎麼申請、跟 1.0 差在哪、該不該申請、1.0/2.0 怎麼選,本篇將一次解答。

文章目錄

TPASS 2.0 公共運輸常客優惠是什麼?

TPASS 2.0 是交通部為提升公共運輸運量所推出的「常客優惠」活動。優惠內容為每月搭乘公路公共運輸(國道客運、公路客運、市區公車)11~30 次,可回饋 15% 乘車金額、搭乘 31 次以上,則可回饋 30% 乘車金額;而針對已有常客優惠的軌道運輸(臺鐵、臺北捷運、新北捷運),每月搭乘 11 次以上,中央也有再提供 2% 回饋。

搭乘金額認定方式以該公共運輸趟次實際交易扣款金額認定,如遇轉乘或其他優惠,將以優惠後金額納入計算。

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如何參與活動?

欲申請公共運輸常客優惠回饋的人,需先至活動網頁進行記名登錄程序。完成記名登錄後的「次日」起開始累計當月搭乘公共運輸紀錄,且可自次月 25 日起至指定管道靠卡領取當月份回饋金。

需要另外買卡嗎?

TPASS 2.0 活動包含虛擬及實體電子票證,也就是說不用再另外買卡片,使用自己原先的一卡通、悠遊卡、愛金卡進行記名登錄後,就能直接參與。

不過中央也有發行 TPASS 2.0 電子票證,購買 TPASS 2.0 電子票證且至票證公司網站完成記名,可獲得 100 元回饋金(每人每票證公司僅限 1 次)。且只要在 3 月 31 日前購買中央發行的 TPASS 2.0 票卡並完成記名登錄,2025 年底前持該票卡搭乘公共運輸達成回饋條件,就能再領由中央加碼回饋的 10% 乘車金額。

TPASS 2.0 電子票證證面共有3個圓圈,其中左側及中間空心圓圈顏色均為綠色,右上角實心圓圈顏色則為銀灰色。

TPASS 2.0 電子票證空卡售價 100 元,但完成登記後就能獲得 100 元回饋金,也就是說等於免費獲得一張卡,而透過該卡還可多領 10% 回饋,算起來其實滿划算的,推薦確定有要參與活動的人可以考慮。TPASS 2.0 電子票證可至四大超商多媒體事務機(預購)或指定公共運輸場站服務台或售票加值機購買。

回饋金怎麼領?

持票卡至四大超商櫃台由店員協助或至指定公共運輸場站加值機台靠卡領取。

  • 四大超商:持電子票證至櫃台,由店員協助領取
  7-ELEVEn 全家 OK 萊爾富
悠遊卡 V V V V
一卡通 V V V V
愛金卡 V      
  • 臺北捷運:持電子票證至悠遊卡售卡加值機靠卡領取

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TPASS 2.0 常見問題解答

以下也整理幾個關於 TPASS 2.0 常見的問題,供讀著們參考。若還有其它疑問,也可致電至主辦單位或票證公司客服專線詢問。

  • 交通部公路局:0800-231-035
  • 悠遊卡:02-412-8880
  • 一卡通:07-791-2000
  • 愛金卡:0800-233-888

跟 TPASS 1.0 有什麼不同?

TPASS 1.0 以基北北桃生活圈為例,就是所謂的 1200 通勤月票,先付款購買方案後,30 天內可以無限次使用。各縣市有推出相對應的方案,購買後只能於該生活圈中使用。而 TPASS 2.0 則為「全國通用」,使用方式為先乘車再根據搭乘次數領取回饋。

1.0 和 2.0 可以同時使用嗎?

因為 1.0 的月票屬於「吃到飽」,所以就不能累計 2.0 的常客優惠。但若在月票生活圈外搭乘指定運輸工具,就能納入常客回饋。舉例來說,購買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在基北北桃生活圈中是無限次搭乘、沒有常客優惠;但假設搭乘台北往返新竹國道客運旅次,則可以計入 2.0 的常客優惠回饋。

一次最多可以綁幾張卡?

每人於每票證公司最多可同時登錄 5 張票卡,但每張電子票證票卡獨立計算回饋金額(不合併計算)。

同個人名下的不同張卡可以合併計算嗎?

不行。搭乘紀錄以各電子票證認定,不得跨電子票證合併計算回饋金額(如:當月持 A 卡搭乘 9 趟次、持 B 卡搭乘 10 趟次,則 2 張卡均未 達到回饋條件)。 

登記 TPASS 2.0 後原本的北捷常客優惠還有嗎?

相信捷運族但沒有購買月票的人最關心的應該就是登記 TPASS 2.0 後,會不會影響到原來的權益了。根據活動辦法說明「針對已有常客優惠的軌道運輸(臺鐵、臺北捷運、新北捷運),每月搭乘 11 次以上,中央也有再提供 2% 回饋」,也就是說兩者是互不衝突的。

這邊也提供北捷常客優惠回饋供參考:

前月累計搭乘次數 現金回饋比例
當月回饋金=前月累計搭乘金額×現金回饋比例
(尾數不滿1元者,按四捨五入計算)
11~20次 10%
21~30次 15%
31~40次 20%
41~50次 25%
51次以上 30%

 (表格來源:北捷官網

最高回饋 40% 怎麼算的?

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搭乘交通運具 單月搭乘次數 常客優惠 持限定卡面者 
回饋比列 加碼回饋 最高回饋
A B A+B
國道客運
公路客運
市區公車
11次(含)~30次 15% 10% 25%
31次(含)以上 30% 10% 40%
臺北捷運
(含環狀線)
11次(含) 以上 2% 10% 12%
新北捷運
(淡海、安坑)
11次(含) 以上 2% 10% 12%
臺鐵(全台) 11次(含) 以上 2% 10% 12%

(表格來源:悠遊卡官網

搭乘公路公共運輸,包含國道客運、公路客運、市區公車 31 次以上,可回饋 30% 乘車金額。而使用限定卡面(TPASS 2.0 電子票證)並完成登錄者,中央再加碼回饋 10%。

究竟該不該申請 TPASS 2.0?

講了這麼多,可能有些人會想說「可不可以直接告訴我結論就好」。所以最後我們就來講講究竟誰適用 TPASS 2.0,新/舊方案又該如何選擇呢?不過以下皆是大致分類,實際上哪個方案更適合自己仍須依照個人情況進行計算。

TPASS 2.0 上路懶人包:如何申請?與 1.0 差在哪?跟北捷原有的常客優惠可以合併計算嗎?

同生活圈且車費高於月票價錢者可維持原方案

相信許多月票方案使用者在購買前都有算過怎麼樣比較划算,筆者個人認為原先就是使用吃到飽方案的可以維持原樣,尤其對於捷運通勤族來說。因為軌道加碼的 2% 其實對整體回饋差異不大,無限次使用在搭乘上會更有彈性。不過如果實際乘車金額沒有超過月票價錢很多的話,則可以重新計算看看,說不定改為常客優惠還能省一點錢(但有點麻煩且差異大概不大就是了,月票就是可以不用想無腦刷)。

而如果有經常跨生活圈搭乘大眾交同運輸工具者,仍可登記 2.0。反正登記後原先的月票方案也不會消失,如果真的剛好在生活圈外有達成條件,還可多領一筆回饋。

2.0 推薦跨生活圈/無需用到無限次方案者(含捷運族)

最糾結到底該不該登記的,大概是計算捷運常客回饋後發現自己不用買月票的人,怕登記後會影響原有的權益。不過根據上述說明就能知道,原來的常客優惠並不會消失,還可以多領 2%,雖然算起來可能沒多少錢,但不領白不領囉!

結論就是其實所有人都可以去登記 TPASS 2.0,尤其是時常搭公車的人,畢竟除了原有的轉乘優惠、捷運常客優惠外,還可以拿到新的一筆回饋金;月票使用者當然可以繼續使用月票,但多登記一個 2.0,說不定哪天到外縣市旅遊就剛好達成回饋條件了。另外,如果想要領加碼的 10%,記得要去購買限定卡面。

ycr
作者

PC home 雜誌、T 客邦產業編輯,也負責 T 客邦影新聞 YouTube 頻道短影音製作。關注 AI 相關應用,並有軟體教學報導。(大頭貼為 AI 生成)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