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麗龍
保麗龍是聚苯乙烯(PS)的產品,是工業上經常使用的建築材料,人們卻把他拿來當成容器裝食物。保麗龍的最大問題就是穩定性低,很容易受到影響而腐蝕或剝落而且耐熱性差,80度左右就就會開始釋出致癌的有毒物質。廠商甚至為了提升保麗龍性能而添加其他化學物質,都可能混在食物裡被吃下肚。
保麗龍根本不適合裝食物,能不要用就不要用。某些店家會用保麗龍裝食物或熱湯,簡直就是毒物總匯,光用想的就頭皮發麻。
▲保麗龍杯不安全又會造成公害。
塑膠袋
塑膠袋是非常方便的玩意,看看攤販賣的蚵仔麵線、茶葉蛋、滷味等等,幾乎都是用塑膠袋來裝盛,塑膠袋簡直就是台灣小吃文化的一份子。不過塑膠袋和塑膠容器有著一樣的缺點:不耐熱、怕酸又怕油。而且塑膠袋比塑膠容器還薄,在高溫下釋出毒素的效率更上一層樓。居然用這種東西裝食物?
▲應避免使用塑膠袋裝熱食。
最近市面上出現一種叫作耐熱塑膠袋的產品,不過他所謂的耐熱是指「在高溫下不變型」而非「不釋出毒素」,危險性並沒有比較低。
保鮮膜
保鮮膜是用來避免食物與空氣接觸的工具,從家裡的剩菜到量販店的現切水果,都得靠保鮮膜搞定。不過保鮮膜本質是塑膠,就有其潛在風險。想想看,要讓塑膠變得這麼柔軟,一定加了很多的塑化劑;為了避免產生變質,得加入安定劑與抗氧化物。食物上面蓋上保鮮膜,原本能吃的都變成不能吃了。
要安全使用保鮮膜,就不要讓他與食物接觸,以免產生變質。如果要用來加熱,記得開一點空隙讓熱氣出來,能夠全部撕開最好。另外建議改用PE或PMP材質的保鮮膜,雖然較貴且黏性差,卻沒有傳統保鮮膜(PVC)的致癌物,對環保或是健康都有幫助。
▲保鮮膜與食物接觸可能釋出毒素。
塑膠湯匙叉子
商店為了服務顧客,點聖代會附塑膠湯匙,點涼麵會送塑膠叉子。商店的貼心固然立意良善,但是這些塑膠餐具卻有很大的問題。大部分的塑膠製品都不耐油與酸,拿來吃油膩的食物或是酸酸的沙拉都可能會釋出塑化劑,混在食物裡吞下去。
換個角度來看,吃冷食或是不油不酸的食物,就能放心使用塑膠餐具嗎?這可不盡然,因為就算用塑膠餐具吃冷的食物,雖然沒有熱食這麼明顯,依舊可能釋出毒素。而且我們不清楚食物裡面有多少酸性和油脂,塑膠餐具的安全性令人存疑。總之就是一句話:別用塑膠餐具,用自己的環保餐具吧。
▲塑膠餐具不適合拿來用餐。
寶特瓶
寶特瓶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產物,其中文名稱「寶特」就是來自於其原料縮寫PET。寶特瓶的缺點是耐熱性低,如果將其放在太陽下或是炎熱的倉庫,或是裝汽水與果汁等酸性液體,會釋出一種名為雙酚A的環境荷爾蒙,甚至是致癌的重金屬銻,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有毒物質。
除了飲料,某些醬油也會用寶特瓶來裝。問題在於許多醬油並非用傳統釀造,而是以鹽酸催化的方式來製作,這種醬油不僅有一股化學臭味,同時會刺激寶特瓶釋出有毒物質,這種醬油還是少吃為妙。
▲寶特瓶裝醬油可能帶來風險。
以前買米酒都是用玻璃瓶裝盛,最近也看得到使用寶特瓶的版本,危險的作法。因為米酒裡面的酒精是有機溶劑,與寶特瓶接觸會促使其釋出有毒物質,不消幾天就能看出其效果。換言之,市面上的寶特瓶米酒裡面大概都已經釋出不少的有毒物質,等我們來吃下肚,太可怕了。
▲米酒與其用寶特瓶裝盛,不如用玻璃瓶。
紙製產品
由於塑膠製品問題重重,許多人改用紙製產品來裝食物,如速食店的漢堡與蘋果派,或是便利商店的飲料等等。不過紙是會吸水的,所以廠商會在表面塗上工業蠟或是塑膠的防水膠膜。倘若用這些紙製產品裝熱食熱飲,這些亂七八糟的毒素就會釋出,到頭來還是不安全。
如果吃過雞排或是鹽酥雞,可以發現包裝紙上印有「防油」的字樣。所謂的防油,就是在表面塗上全氟烷化合物(Perfluoroalkyls)的物質,這個玩意會在體內累積,導致肝臟病變與生長速度趨緩,甚至有致癌的可能。
▲紙袋上的塗料可能滲出來。
結語
看到這裡可能會很驚訝,沒想到身邊的餐具居然危機四伏,甚至長年使用而對其風險渾然不覺。自己的健康必須靠自己來把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主動避開這些餐具,改採衛生餐具,並減少外食的攝取次數。或許短期間看不出成果,但是長久下來對健康一定有所幫助。
蘋果食測王:車內曬7日 瓶裝水驗無毒 過關
耐50℃氣溫 未釋塑化劑 仍應避免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818/35229847/
既然這樣,要不要順便把電鍋也拿出來鞭一鞭?
食物過度加熱去怪烹調器具...╯-__-)╯ ╩╩
不良的陶瓷或金屬餐具常常含有重金屬
要吃得安心? 難喔~~~
> 既然這樣,要不要順便把電鍋也拿出來鞭一鞭?
> 食物過度加熱去怪烹調器具...╯-__-)╯ ╩╩
我想作者的意思是提醒大家,注意不要過度加熱。
與世隔絕,回到原始人時代。
台灣檜木/鐵木/黑壇/紅壇/均有
歡迎詢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