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OS 8.2即將釋出以及庫克口中Apple Watch即將在四月發售,這款蘋果第一代穿戴式裝置將是這段時間行動用戶目光集中的焦點。
就算對死忠硬派的蘋果用戶來說,還是會有「為什麼我需要Apple Watch」的疑慮。像是Pebble智慧型手錶的用戶,其實覺得在手腕上查看一些通知還挺方便的,無需從背包或是口袋中頻繁掏出手機。而Apple Watch的Digital Touch功能感覺蠻有趣,可以把用戶的心跳率利用震動的方式傳送到另一個用戶的手腕上,或是畫幾個無聊的圖案且傳給對方。這些功能乍看之下頗新奇,但或許很快就會覺得沒啥意思。
既然Apple Watch被定位是iPhone的延伸,用戶應該會蠻期待那些日常生活愛用或習慣的App如何呈現在Apple Watch上,尤其是可供操作的兩大介面「通知」(notifications)與「Glances」(目前官方還沒有中文正式譯名,意指是可以快速一覽最常查看的即時資訊)。可惜的是蘋果在去年十一月才正式釋出WatchKit,這表示App大咖們目前也只能加速研發的腳步,來趕上四月Apple Watch發行後能夠提供相對應的App。
除了昨天新聞介紹的特斯拉已經半正式官方公布支援Apple Watch的App外,那些我們所熟知像是Facebook、Instagram、Uber等都還無法一睹芳蹤。因此Letter Society這個部落格製作了一個新的企劃「20th Challenge」收集了一些Apple Watch的視覺製作,多少可以一解我們對這些Apple Watch專用「小」App的渴望。
年僅22歲,來自Austin在IBM工作的Ryan Brownhill,選擇目前在本地惹出不少爭議的Uber來做為設計目標。他將重點放在iPhone與Apple Watch兩者間無縫接軌。他認為Apple Watch上的Uber是iPhone版本的延伸,所以不是要把iPhone版的所有功能都塞到手錶內,或許可以把分攤車資與司機資訊從中抽出放入Watch版的App中,這樣付款時就無需掏出手機,只要直接使用Apple Watch上的Apple Pay即可。
另外一位住在加州、24歲也是很年輕的設計師Nathan Boyd選擇「Swarm」這款Foursquare獨立出專門「簽到」的App。他主要將整個簽到的流程更精簡,而不是無謂的將iPhone版的App縮小放到手錶內。無論是簽到、貼圖還是地點的選擇都可以讓Foursquare的用戶完全不用拿出手機。也可以查看在附近範圍內的朋友,不過錯過與他們聯繫的機會。
25歲來自芝加哥的Fran Palmer選擇挑戰「Google翻譯」。他認為絕大多數現行的App移植到手錶上是無用的,唯有在這款新科技產品上專門打造出功能才能使用戶黏著。幸運的她從「間諜通訊」的概念中找到讓Google翻譯新生在Apple Watch上的方式。只要舉起手腕對著Apple Watch說話讓翻譯軟體動作比拿出手機方便多了。未來,說不定在法式餐館對著女服務生點菜時反倒要舉起手腕呢!
而25歲來自加州的設計師Jack Nolan也屬意將他選中的「Mint」這款App保持簡單的設計,主要在Apple Watch上顯示即將要支付的款項以及一覽剩下的帳單。用戶可以長壓設定帳單提醒、閱覽帳單或刪除已支付的款項。能夠像是老媽子嘮叨的提醒用戶該付錢以免受罰,在手錶上的高頻率提醒應該比在手機上來得積極。
說實在的,目前還是不得而知這些App的Apple Watch版本長得怎麼樣?有什麼功能?但這也是期待Apple Watch到來的樂趣之一吧?
最後,這段時間觀察蘋果的行動產品的佈局,或許真的有了Apple Watch,蘋果才魄力的推出5.5寸的iPhone 6 Plus吧!
編譯撰稿:顏司奇,圖片資料來源:The Verge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