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
AMD單核心效率落後Intel是不爭的事實,所以AMD一直以來都走性價比路線,在中低階價位帶市場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AMD也擁有目前六核心處理器當中最實惠的Phenom II X6系列產品。對於Intel來說一直是個芒刺在背。Sandy Bridge架構雖然是個新的開始,但也沒有讓AMD好過,單核心效率毫無疑問的領先AMD不少,但多核心測試中,四核心而且沒有HT(Hyper Threading)的Core i5 2400,也能把整整多出兩個實體核心的Phenom II X6 1055T嗆下來,讓AMD產品整個有顏面無光的感覺。
▲Core i5 2400在PCMark Vantage上有相當優秀的表現,比對手分數多11%以上
▲若以3DMark 06的CPU分數來看,Core i5 2400對Phenom II X6 1055T有6.8%的領先
▲換成3DMark Vantage CPU分數來看,則是領先了10.9%
▲7-Zip評等中,Core i5 2400略優於Phenom II X6 1055T
▲WinRAR 4.0 Beta 3的測試中,四核心的Core i5 2400面對六核心的1055T還贏3%
▲CINEBENCH R10測試中,全核心測試的Core i5 2400效能還險勝1100T約0.9%
▲CINEBENCH R11.5測試中,Core i5 2400在多核心的成績則略多1055T 0.9%
▲轉檔的時候用青蜂俠1080p預告片轉成PSP用的H.264格式,兩邊都關閉硬體加速
Core i5 2400比AMD最強六核Phenom II X6 1100T還快11%
▲Sandra多媒體效能測試中,Core i5 2400領先AMD產品至少10%
▲Sandra演算測試時,Core i5 2400領先1055T約10%,與1100T的差距不到5%
▲wPrime重視多核心效率,四核心的Core i5 2400討不了便宜,慢了21%
▲HyperPI單核心測試一面倒,Core i5 2400快了將近一倍
虛擬機器的話,amd x6 打得過intel sb嗎??
慘忍的事實╯-__-)╯ ╩╩
什麼?AMD接下來直接跳過8核推出12核處理器嗎(你該吃藥了)
目前正尋找新人選
希望AMD真的會進步吧
意即插獨顯的時候就不能用Quick Sync
不知道這樣還有人會想要用Quick Sync嗎...
> Quick Sync必須搭配H67也就是GPU有運作才能執行
> 意即插獨顯的時候就不能用Quick Sync
> 不知道這樣還有人會想要用Quick Sync嗎...
>
會!!
不玩超頻就直接選擇H系列不然就等Z系列晶片
未超頻的user還是佔多數的
QSV加速是蠻有效的,可是就算不加速,靠CPU硬幹也很強了XD…
重點是很多拿來賺錢吃飯用的軟體還沒改版
真的靠轉檔吃飯的人倒是不怎麼急著換,請款也是很麻煩的事啊…
(老闆若很凱就又是另一回事了XD)
另外那種套裝主機只裝個內顯就出貨還蠻多的。
商務筆電為了續航力,不見得帶獨顯,平價AIO也多是內顯,這影響就大了。偶爾拿來轉個家庭短片不用花時間等也是很吸引人的話術,尤其是現在攝影器材非常普及,人人都可以當導演XD
桌機……抱歉我不只要轉檔還要打電動,人是很需索無度的XD
這時內顯的重要性還不如來塊顯卡實在。畫面的爽度跟顯卡的分數成正比,有時候還跟耗電量成正比。不過也只限於(組裝的)桌機這樣。這圈子利潤有多薄,一堆代工廠一定心有戚戚焉。
Intel其實還是很清楚最賺錢的部份在哪。只不過吃相同樣不怎麼好看就是。反正怎麼選都還是這幾家╮(╯_╰)╭
嗯....或許接下來我講的大家都懂,不過大家對於電腦只專注在玩遊戲上,這或許也是這圈子的悲哀點吧?(疑?
電腦的內顯主要要賣給誰?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是給廣大的企業廠商作為工作型電腦使用,或許在我們眼中看起來這些廠商明明用的是套裝電腦或是工業型電腦,跟我們說的i5或是i7根本搭不上邊,但是其實許多大型企業廠商用的就是這些CPU。(因為不用再搭獨顯去浪費錢。)
這就跟微軟要賣軟體不是真正的把零售市場當作牙縫的菜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實際上的報價跟零售市場吃的大餅畢竟不同。
我們暫且不說誰家的內顯K掉某家板子上的內顯,或是某家CPU上面所搭配的顯示功能可以幹掉某家入門獨顯,這對廣大的企業廠商用戶來講一點都不太重要。因為,他們要的只是一台穩定、不會當機、不用多花錢去買獨顯、效能不太差的商業電腦罷了,不然為何大家不想想,筆電市場這麼大,有獨顯的筆電卻感覺沒這麼大,意義何在?(因為商務人士對於顯示只要求能夠跟的上他的反應速度就好,沒必要去搞個獨顯來虐待自己。)
吃相難不難看,我覺得零售市場看起來就是這麼糟糕,但是對於大批採購的商業市場上。一張板子只賺你幾美元跟一次有公司採購一堆賺個好幾萬美元的爽度,我想大家應該心有戚戚焉。
最後結論,我們玩電腦打電腦甚至是虐待電腦!(喂~!,性能比較當然是我的最在意的地方,畢竟這關係到C/P值跟自己手頭上的預算還有替換率,套句艾默拉給我買電腦的最佳時機的一句話"有錢的時候",真的是一槍打中人心卻又不失那一點可惜。╯-__-)╯ ╩╩
BY 達里迦
> 幫別人組選 AMD
> 幫自己組選 Intel (≧▽≦)
不錯喔 XD
AMD現在真的是腹背受敵啊。
顯卡業務,NV完整的Femi一出來就被打的灰頭土臉的。
加上取巧的命名方式(因為新產品效能比5850好,就命名6870(⊙ˍ⊙))
導致消費者感覺蒙受欺瞞。
本業CPU本來就積弱不振了。這不體貼的Intel還繼續精準時鐘步程。這下好了,最高檔的8000元產品還不如人家現在新的中階產品。而且只賣6000.讓搭配平台便宜販售的策略馬上破功。
最令人意外的是都已經一個禮拜過去了,未見AMD調整售價的消息。
這恐怕是老梅求去的後遺症。
老梅求去的主因也很令人噴飯。居然是與董事們理念不合。
董事們眼紅NV/Intel順利的進移動市場。老梅居然沒坑一聲。
老梅的想法是固守本業。換您是老梅,AMD這樣資本額的公司你會怎麼做?
Bobcat好不容易上陣了。表現相當稱職,無疑是atom殺手。
偏偏來的太遲了。Intel/NV和解。atom搭配ION2馬上讓Bobcat無可趁之機。NetBook市場又在2010年IPAD的興風作浪之下。變得式微,那就不提NetTop這本來就是微不足道的市場份額了。
只剩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Bulldozer可以寄望了。
偏偏日前才一份號稱是AMD內部推論的效能報導文章出現。
效能可能僅是當前i7-950的1.5倍
為什麼比照對象是950而不是2600?
1.凸顯Bulldozer架構僅是目前X6架構的強化版本?依舊在多核心線程上下功夫,而原本就很差勁的核心能力繼續擺著爛?
2.降低消費者的期待?或企圖利用i7的品牌名稱進行混亂?
那我覺得應該拿920來比照才對,搞不好可以有兩倍的效能。
未上市就不被看好。AMD前景堪慮。
以前還是挺支持amd的,但在性能上確實和intel有一定的差距,
amd打的就是價格優勢
不過還是覺得amd可以推出性能可以和intel較勁的處理器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