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年末舉辦的「未來科技展」於 12/28 (四) 展開,為期三天的展覽,會中展出由科技部集結科技部補助學研界科研成果,集結 72 家學研單位參與,展出多種具前瞻性的突破性技術。
2017 年「未來科技展」今 (28 日) 於台北世貿三館開展,本次是由科技部首次舉辦,展期從 12/28~12/30,主題聚焦在人工智慧 AI、綠能、生技製藥、醫材以及奈米材料等五大領域,近百項突破技術。
本次未來科技展的入場方式採 QRcode 掃碼以後,即可免費入場,除了可以用線上參觀者登錄的方式索取入場 QRcode 外,也可以直接到現場入口處旁掃碼登錄,完成以後即可免費進場。
進入會場以後,就會看到各式新技術映入眼簾,本次科技部也和許多大專院校、科學園區、國家實驗研究所、災害防救中心等機構合作,總計展出 109 樣具科學突破和產業應用的新技術。
由於近期蘋果因為為了避免電池老化造成意外關機,而降低舊 iPhone 效能的消息吵得不可開交,因此,筆者進入會場以後,很快地就被「高速衝放電鋁離子電池」吸引,這是由台灣科技大學和東海大學等單位所共同開發。由於鋁離子電池的材料便宜,所以產品成本可以比鋰離子電池低,此外,這個鋁離子電池循環次數可達 6,000 次以上,電池壽命更是長達 20 年,環境的工作溫度也可低於攝氏零下 30~40 度,就算在嚴寒的環境也能使用。
另外,VR 虛擬實境近年頗夯,在科技展現場也有展出許多相關的應用,比如像是「運動阿凡達 - 虛擬動作分析」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它結合科學動作分析技術、虛擬實境技術,並透過頭戴裝置,將人體的動作模擬在虛擬實境中,能找出平時不易發覺的動作差異,藉此提升運動訓練、復健成效等等。
另外,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也推出「災防視覺量測與演算技術」,只要戴上 VR 頭盔以後,就能體驗地震時大樓倒塌、滿目瘡痍的災難景象,讓民眾可以了解地震帶來的可怕。此外,也可以配合防災訓練,讓系統分析完大樓結構以後,讓分析結果和 VR 實景結合,作為災害逃生路線規劃、或都市防災應用。
醫學方面,由國立陽明大學研發出的「交鎖式髓內釘遠端螺孔定位裝置」,利用低組織吸收率的長波長光源,在皮膚表面投射出人體骨髓內腔的螺絲固定孔位置,有效改善目前使用固定孔瞄準器或 C-Arm 放射線定位為主的模式,不僅操作繁瑣且須經常校正,協助醫師可以更快速且精準的完成骨折病患固定支架手術。
另外一個吸引筆者注意的是「光場裸視 3D 手機、漂浮影像和互動系統」,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可以呈現出 3D 漂浮感。這並不是說你拍的照片會變成像是戴上電影院 3D 眼鏡後會看到的那麼驚人,但只要拍攝時構圖得宜,就能有不錯的 3D 效果。負責人也像筆者透露,「3D 影像和照片應該要能走入一般大眾的生活,而非只是一再的觀看他人製作的 3D 影片,大眾應該有能力自己做自己的 3D。」因此,目前 App 本身支援使用內建相機拍出具 3D 效果的照片,未來也會陸續支援拍攝影片,而且日後也會讓民眾可以將原本就在手機裡的照片或影片,利用演算法從 2D 轉換成 3D 欣賞。這個 3D 技術主要是依靠手機殼以及 App 的運算法來達成,所以一旦手機殼拔除以後,便會失去 3D 裸視的效果,不過,該手機殼本身是和知名手機殼廠商犀牛盾合作,能為手機帶來不錯的保護效果。
廚餘回收可以有多快?由中興大學研發的「快速處理廚餘製成有機質肥料之創新技術」,利用酵素的生化特性,取代微生物進行有機質的穩定及腐熟,可以在三小時內將有機質完全轉化為高校有機質肥料,且成品無須再經堆置後熟就能馬上使用,達到零汙染的製程。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會場中來了許多看起來像是高中生的學生,貌似是學校老師指派戶外教學活動,並且還要求他們須「蒐集」現場展出的新技術或成品,回學校以後進行小組報告。看來未來科技展已經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成果發表會這麼簡單了,它也成為教育的一部份。
2017 未來科技展展出期間為 12/28~12/30,時間為每日 10:00~18:00,地點在台北世貿三館,入場僅需憑 QRcode 掃碼即可免費入場。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