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內「監控司機」的鏡頭變成標準配備,你還能安心開車嗎?

當車內「監控司機」的鏡頭變成標準配備,你還能安心開車嗎?

在特斯拉Model 3剛上市的時候,有一個小細節經常被忽略,但發現的人都會很迷惑:在後視鏡的上方,特斯拉安裝了一枚面向車內的鏡頭,位置之隱蔽很難讓人輕易發現,因此引來很多人的猜測,比如愛好陰謀論的人就會說這是馬斯克監控司機的設備。當時特斯拉官方僅表示這枚鏡頭目前還不可用,但也沒有透露更多訊息。直到現在,我們終於知道這枚鏡頭的真正用途。

 根據Electrek報導,特斯拉在最近申請的一項專利中表示,他們將計畫用駕駛室內的鏡頭來提升駕駛員的個性化體驗。

特斯拉車內有神秘鏡頭,有人擔心隱私問題

實際上,在很多車內介面的新功能中,許多都與車內鏡頭息息相關。駕駛員疲勞監測、身份認證識別等等,都是被人們熟知的新應用功能。不過,另一些人卻對這項功能頗具微詞,稱它是破壞隱私的最後一道防線。

所以,在車內安裝鏡頭來「監視」司機,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決定?

特斯拉的「特立獨行」

在特斯拉這項專利被曝光之前,外界對於Model 3車內鏡頭的猜測大多關於駕駛員監測系統(Driver Monitor System,簡稱DMS)。原因也很簡單,目前大多數「智慧汽車」,幾乎全部在車內安裝了車內鏡頭,並且透過這個針對司機「監控」的鏡頭開發出了不少應用功能。

其中最常見的應用就是DMS,用於監測駕駛員疲勞情況。透過車內鏡頭即時檢測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的疲勞行為特徵(打呵欠、長時間閉眼等),在發生疲勞行為時及時做出預警。

volvo則在2019年初宣佈將使用安裝在車內的鏡頭監控駕駛員的行為,在駕駛員看上去分心或酒駕時進行系統干預。他們表示車內鏡頭將監控眼球運動,如果駕駛員注意力在其他地方,比如看了一段時間手機、未能將手放在方向盤上,volvo會指派救援中心的代表致電警告;對於不看道路、甚至閉著眼睛的司機,必要時汽車將自動減速或停止。

特斯拉車內有神秘鏡頭,有人擔心隱私問題

不過,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的敏銳度,如果單純只是車內鏡頭要搭載DMS系統的話,不會耽擱兩年之久。

事實上,馬斯克曾旗幟鮮明地指責過駕駛員監測系統。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曾在2016年6月第一起特斯拉致命車禍發生時建議公司,應找出監測方向盤以外的方法來監控駕駛員的狀態,但馬斯克不予理會。

「眼球追蹤的提議之所以不被採用,並不是因為成本,而是因為這種做法『無效』,」馬斯克在推特上說到。「特斯拉是目前最安全的汽車,比普通汽車安全了4倍之多。」如今特斯拉展示的專利也證明,其車內鏡頭承載著比DMS更大的構思。

據悉,特斯拉這項名為「基於乘客身體部位空間位置的個性化系統」(Person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Vehicle based on Spatial Locations of Occupants'Body Portions)的專利是這樣描述的:

「該系統包括車內的圖像捕獲裝置。該裝置經過設置增加了對車輛乘客的整體舒適性和娛樂體驗。無論是在駕駛前還是在駕駛過程中,個性化系統提供先進、智慧和自動的實時或近實時車內系統個性化,以增強一致的車內舒適性和娛樂體驗。」

特斯拉車內有神秘鏡頭,有人擔心隱私問題

專利提到,個性化系統能夠根據一名或多名車內乘員的相關位置和捕獲的圖像,估計各種身體部位的各種高度,根據用戶預先設定的偏好,確定不同高度、不同身體部位和不同車載系統之間的聯繫。該新方法除了能夠計算車內人數之外,還能夠實現其他功能。

簡單概括,特斯拉希望把鏡頭當做乘客識別記憶,這樣每一次有人進入車輛內都不需要手動調整座椅、後視鏡等。

如果在私人車輛內,座椅記憶功能只需要進行自定義即可,為什麼還需要鏡頭來判定?

顯然,馬斯克的構思內不僅限於私人車輛,而是Robotaxi等自動駕駛車隊,打造一整套的個性化系統。從以車為核心轉變到以人為核心,能讓人上任意一輛車後,汽車都能感知你的行為偏好以及駕駛習慣。

特斯拉車內有神秘鏡頭,有人擔心隱私問題

總體來說,DMS與特斯拉的個性化系統都是由車內鏡頭結合了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強大功能。但人們會對這顆一直監控著車內情況的鏡頭買單嗎?仍有不少人質疑車內鏡頭,其中最擔心的問題莫過於隱私。

 

隱私是最大障礙?

因為會儲存並分析生物特徵資料,車內的鏡頭也引發了人們對於隱私的思考。

「你不關心隱私,不代表別人不關心,這個功能是不合理的。」一位網友在論壇裡評價車內鏡頭如此說到。

對於這類反對的聲音,車商的回覆是:給用戶自主選擇的權利。

BMW無人駕駛資深專家德里克‧維塞爾曼(Dirk Wisselmann)曾表示,車廠明白駕駛員監測技術會引發隱私問題,因此他們不會儲存駕駛員監控的信息。

有趣的是,特斯拉之前還提出過一個想法:給鏡頭加一個滑蓋,就像筆電上的鏡頭一樣,不需要的時候就把蓋子合上,但這個想法最終並未在Model 3上實現。

但是,不開啟鏡頭並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就像手機出現前鏡頭、iPhone X首次搭載了深度鏡頭可進行人臉識別一樣,既然用戶能夠接受手機的前鏡頭,那麼車內鏡頭是同樣的道理。需要讓用戶瞭解的一點是,這枚鏡頭在個性化體驗方面都能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如果有人坐在後排,鏡頭會識別並自動調整通風口;有乘客損壞車輛時它拍攝的畫面將是有力的證據;開啟自動駕駛時如果有司機昏倒的情況存在,可以直接通知到醫院……更不用說在自動駕駛方向,車內鏡頭存在的意義實際上是加強安全保障。如果沒有鏡頭監控司機行為,車商會擔心司機會誤用或濫用輔助駕駛系統,甚至以後的全自動駕駛。

為了提供更高級的服務,汽車上除了機器視覺之外還加入了語音等技術,形成多模態互動。「這些系統都會成為所有汽車的標準配置,」高通汽車產品管理副總裁Nakul Duggal表示。

為了迎接趨勢,需要放手一些東西,但並不意味著犧牲掉隱私。所以,對於隱私而言,給用戶自主選擇權只是解決方案的其中一部分,怎樣讓車廠正確使用資料、加強對於資料隱私安全的保障,也是解決方案的關鍵所在。

 

cnBeta
作者

cnBeta.COM(被網友簡稱為CB、cβ),官方自我定位「中文業界資訊站」,是一個提供IT相關新聞資訊、技術文章和評論的中文網站。其主要特色為遊客的匿名評論及線上互動,形成獨特的社群文化。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