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谷歌都是在UI和UX方面做得非常優秀的科技公司,但提到這兩家公司在產品理念方面的不同點,可能不少人並不是特別清楚。這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透過10張簡單的對比圖,介紹了這兩家公司在設計方面所採取的不同方法。
Apple公司和Google公司都是在使用者體驗和設計方面非常優秀的科技巨頭,但你可能會注意到,除了之前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存在相互抄襲的事實之外,如今這兩家公司的產品在許多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差別。
雖然我不是這兩家公司的員工,但我卻是這兩家公司的忠實使用者。結合自己在設計領域的經驗,我希望透過本文,跟大家分享從我個人角度所認知的,這兩家公司在設計方面的不同方法。
1. 決策制定
- Google:設計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 Apple:設計他們認為使用者想要的內容
2. 產品研發
- Google:開發大於研究
- Apple:研究大於開發
3. 產品一致性
- Google:注重視覺一致性
- Apple:注重體驗一致性
4. 產品預告
- Google:新聞稿加上預告片
- Apple:無
5. 設計演變
- Google:重新設計與新趨勢
- Apple:持久不變的設計
6. 使用者隱私
- Google:假裝保護使用者隱私
- Apple:真正保護使用者隱私
7. 使用者基數
- Google:使用者基數極廣
- Apple:使用者基數有限
8. 領導力
- Google:分散式的扁平化架構
- Apple:集權式的層級化架構
9. 生態系統
- Google:開源
- Apple:專有
10. 進入市場策略(UI)
- Google:聚焦與推廣
- Apple:保留現有結構
簡而言之說Apple
當第一代iPhone問世後,有報導曾抱怨稱iPhone手機螢幕太小,很難打字。對此,時任Apple首席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回應稱,「你的手指會慢慢適應的。」
這就是Apple。
Apple通常比使用者更了解使用者。他們透過大量的使用者研究而走到了這一步,並且專注於提供友好一致的交互體驗和持久不變的解決方案。
Apple的層級化架構,可以讓一部分菁英設計師掌控最終交付的產品品質。
雖然設計出完美的產品是眾望所歸的事,但這通常都需要前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然而,Apple的這種「我知道你想要什麼」的產品態度,有時候也會讓人感覺不友好,並且會限制使用者基數的增長,甚至會導致一小部分使用者的憎惡。例如,某些使用者就可能更傾向於有實體鍵盤的手機。
言而言之說Google
然而,Google就更傾向於從使用者身上獲得回饋。
他們更傾向於推出開源專案,並且非常看重從開源社群所獲得的回饋。這有助於讓Google有效地開發多樣化的產品組合,並吸引龐大的使用者群體。有很多功能都可以在Android手機上實現,但在Apple手機上卻無法實現。
不過,使用者也並非總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記得2013年風靡一時的Google模組化手機專案吧,雖然這個專案很好,但最終卻仍然失敗了。
過度依賴使用者的回饋有好的方面,但同時也存在弊端。
雖然做產品設計不能忽視使用者的回饋,但這並不意味著要讓使用者來主控設計。最好的做法是,觀察了解使用者體驗過程,從中去了解使用者到底想要什麼。
Google的優勢在於他們的敏捷開發,並且在出錯的時候及時調整產品方向。
- 資料來源:Apple vs Google in 10 honest graphics
- 本文授權轉載自36Kr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