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經曝光的 Windows 8 畫面來看,最大的特色就是 Metro 風格,可說是重新想像 Windows 作業系統的結果。既然產品外觀有如此大的改變,Logo 當然也要能符合 Metro 風格的原則,所以新的 Logo 使用單一顯眼的顏色,也展現出乾淨的線條和形狀。
在 Windows 8 即將於2月底推出消費預覽版的前夕,微軟正式公告了 Windows 8 Logo,並由知名的設計公司 Pentagram 所操刀。微軟的 Windows 使用者經驗部門主管 Sam Moreau 在官方部落格表示,當 Pentagram 同意接下此案時,他們的心情非常激動,除了因為 Pentagram 在業界的輝煌實績,也因為他們的設計想法非常符合 Metro 風格的原則。
▲ Windows 8 的 Logo 正式亮相。(點圖可看大圖)
在 Windows 8 還在早期開發階段時,微軟就召開一個會議,找來 Pentagram 的 Paula Scher、Michael Beirut、Daniel Weil,幾名設計師、還有微軟的行銷主管們。Windows 團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分享 Metro 介面的設計哲學、Windows 品牌的歷史、價值、圖像設計和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
這是旗子,不是視窗吧!
Pentagram 的 Paula Scher 問了一個問題:「產品的名字是 Windows,但為什麼看起來像旗子?」也就是這個問題,導致了如今的結果。Paula Scher 認為,飄揚的旗子可能來自典型的同行意見:平坦的窗戶看起來太平靜了,而且直線條也顯得很嚴肅。
從 Windows 3.1 開始,「視窗」有了飄揚感,並使用了4個顏色,一直到 Windows 7 都維持這2項基本元素。
▲ Windows 3.1 的 Logo。(來源:Windows 官方部落格)
不過往前去看最初的 Windows 1.0,會發現它的 Logo 的確就是個「視窗」,而且只用了2個顏色,所以 Windows 8 的 Logo 設計可說是回到了最根本的源頭,就僅僅是個視窗。
Windows 1.0 的 Logo。(來源:Windows 官方部落格)
那 Windows 8 的 Logo 要給使用者什麼樣的感覺呢?以下引用 Sam Moreau 的說法:
- 新的 Logo 必須看起來既現代又經典,也就是要呼應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又稱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而這個風格深深影響了 Metro 風格的設計哲學。用色顯眼而單一,線條、形狀很俐落,而且具有像是機場、地鐵路標系統的特性。
- 新的 Logo 表現了純然的數位化,而不是要去仿模一些人造品,諸如玻璃、木材、塑膠等等材質的設計特性,對比一下有玻璃感的 Windows Vista、Windows 7 的Logo就能了解意義何在。同時也要展現出 Windows 8 快速而流暢的風格。
- 最後則是給人謙遜而又自信的感覺。以稍微傾斜而有透視感的姿態來歡迎使用者,而且當使用者改變顏色時,Logo 也能隨著變化,畢竟它安裝在使用者的「個人」電腦裡面。(小編註:怎麼講得像個專業管家似的!)
負責設計的 Pentagram 也在其官方網站貼了兩段影片,說明把旗子轉換到視窗的過程。
另外也簡單說明了怎麼設計出 Windows 8 Logo 的透視感,先把透視圖框架做好,再從中把視窗畫出來。
看完了 Windows 8 的 Logo,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延伸閱讀:
Windows 8 傳聞新款 logo 亮相,各時期 Windows logo 經典回顧
微軟工程師披露 Windows 8 Beta 介面改進重點,有料喔!
不用10秒可以繪製完成
還寫這麼好笑的Logo繪製方式,當別人技拙嗎?
我不懂美術、我不懂設計、我不懂什麼是黃金比例
但是那logo在我眼裡 還是只有一個醜字
最慘的是那傾斜方向 搭配字體
看了就整個感覺不對勁
窗子是朝左面 但字體是正面的...
兩種透視搭在一起= =
我看了好幾十次 感覺logo和字體無法搭在一起
我的眼經還是告訴我
真他x的醜...
XDDD
PLURK首頁看到
或許你會說這個不好,當然一般使用者和 Geek 能接受的都不同,像是 Geek 能接受打開 config 檔案來調整設定,一般使用者可是不能接受不適用滑鼠點的控制台,那一些更入門的使用者呢?
但是如果這設計是在臺灣
會被客戶說"你這沒有設計" "就這樣 那我自己來就好"
就是這樣 太簡單會被當偷懶 作設計在臺灣真慘 ╮(╯_╰)╭
回1樓的 在設計出這個你口中1小時就能完成的LOGO之前
通常是早已否決掉一百個各式各樣的LOGO設計
其中當然也包含華麗複雜的樣式
設計在每個人的價值觀裡評價不盡相同,也一定會有美醜區別,但以一位設計師的角度來觀看,能讓設計與理念、精神完美契合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現在的Windows 8 做到了,對我而言這就是個好的設計。
(在台灣做設計通常業主都不太可能接受如此風格,這也是為何台灣設計的腳步會比國外慢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