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版MacBook Pro 13實測,M1晶片如何讓效能、散熱、續航力大幅升級?

M1版MacBook Pro 13實測,M1晶片如何讓效能、散熱、續航力大幅升級?

去年 Apple 推出M1晶片,讓 Mac電腦進入全新世代,首批登場的 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市場叫好又叫座,尤其在效能、散熱、續航力的優異比現,吸引更多人青睞,但過去採用Arm架構的電腦,一直存在軟體支援度、穩定度問題,Apple M1晶片是否能克服?以下就透過新款 MacBook Pro 13,體驗全新Arm架構的M1筆電。

什麼是Apple M1晶片?

去年11月,Apple 發布首款以Arm架構設計的「M1」晶片,一併也推出搭載M1晶片的 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更在推出之後,獲得市場好評,於效能表現上也屢屢被拿來與搭載Intel處理器的機型比較,這個 Apple 花了10年的 Apple Silicon 計畫,究竟魅力何在?在此之前先來了解M1晶片。

M1是 Apple 第一顆專門為 Mac 打造的晶片,採用 Arm 架構經典的大小核設計,未來將成為 Apple 旗下 Mac 產品的核心。

A14晶片升級版?

M1是 Apple 第一顆專門為 Mac 打造的晶片,根據 Apple 說法,M1是目前最強大的系統單晶片(System-on-a-chip,SoC),它不再是單純的 CPU 處理器,而是和 iPhone、iPad 採用的A系晶片,以及 Android 手機中常見的高通 Snapdragon 晶片一樣,採用了 SoC 封裝技術,這也表示,M1是把 CPU、GPU、記憶體等多個模組整合在一起。

M1晶片採用 SoC 封裝技術,除了 CPU 、GPU 外,同時還集成了 DRAM、神經計算引擎、Thunderbolt 4控制器、機器學習加速器等眾多單元。

也因為M1晶片的架構與A14晶片相似,市場有人認為M1其實就是A14晶片的放大版本,這點並沒有獲得 Apple 證實。但由 Apple 公布的資料來看,M1採用 Arm 架構經典的大小核設計,與A14晶片一樣是基於台積電5nm製程打造,而計算單元有一顆8核心 CPU,4核用於高效能,4核用於低功耗,高效能指用來加速重度作業,如啟動應用程式的效能,低功耗是指在省電同時執行較低負載的任務,如連線上網。至於A14則是2個高效能核心,4個低功耗核心。

在 Apple 的官網上表示,M1的 CPU 效能最快可達到PC晶片的2倍,且M1只需四分之一的電量,便可達到PC晶片的峰值效能。

另外,M1圖形單元由一顆8核心GPU構成,可同時處理2.5萬條執行緒,具有128個執行單位,A14則只有4個核心,兩者差了一倍。而在DDR記憶體通道方面,M1是8條,A14則是4條,也是相差了一倍。單純由架構來看,M1與A系晶片類似,但又不盡相同,且由半導體分析機構TechInsights發布的M1及A14晶片內核電路設計對比圖來看,M1的面積比A14大了約37%。

未來蘋果電腦的核心

在2020年的 MacBook系列產品發表時,Apple 表示搭載M1晶片的 MacBook 效能較前代產品來得高,前代就是搭載Intel處理器的機型,標榜著 CPU 性能提升2.8倍、GPU性能提升5倍,甚至續航力提升到20小時,這部分也在產品上市後,於測試軟體中的數字獲得證實。Apple 也宣稱,未來旗下 Mac系列產品,也都會朝向搭載自家晶片發展, M1只是 Apple Silicon 處理器其中一個產品,代表未來還會有更多系列產品問世,而目前搭載M1處理器的機型主要為入門等級的定位。

Apple MacBook Pro 13(M1):效能、散熱、續航力有感升級

Apple 發表首次搭載M1晶片的產品為 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 13,且由產品定位來看,算是先由入門機型開始改變,即便是 MacBook Pro 也是由相對入門的機型開始,且除了換上M1晶片、內部機構調整外,外型其實沒有太大的改變,以下則以 MacBook Pro 13為介紹。

M1版MacBook Pro 13實測,M1晶片如何讓效能、散熱、續航力大幅升級?

M1版本的 MacBook Pro 13,外型設計幾乎與過去相同,有太空灰及銀色可選擇,並同樣為13.3吋Retina顯示器,具備P3廣色域,以及原彩顯示技術。

Thunderbolt / USB 4

在 MacBook Pro 13系列裡,依搭載的處理器不同,以及 Thunderbolt 3數量的不同,分為兩種版本,而這次搭載M1晶片的機型,算是入門版本,也就是配置了兩個 Thunderbolt / USB 4,不過規格上標示的 Thunderbolt / USB 4不時讓人誤會為 Thunderbolt 4,但其實為Thunderbolt 3 / USB 4,可以用來充電、外接6K顯示器,最快可達40Gb/s的傳輸速度。而機身上的輸出入埠,除了 Thunderbolt 外,就只有3.5mm耳麥孔。

機身上配置的輸出入埠只有3.5mm耳麥孔,和兩個 Thunderbolt 3 / USB 4。

巧控鍵盤加Touch Bar

搭載M1版本的 MacBook Pro 13,在外型上與前款不同之處還有巧控鍵盤。從 MacBook Pro 16開始採用的巧控鍵盤,在 MacBook Air 2020也使用後,於M1版本的 MacBook Pro 13上也成為升級的重點之一。所謂巧控鍵盤就是一般常說的「剪刀腳結構」鍵盤,其鍵程為1mm,打字的回饋力道也更為明顯,當然,背光功能同樣保留,可自動或手動調整亮度。至於 Touch ID 與Touch Bar 則一樣保留,且 Esc鍵及 Touch ID 鍵獨立出 Touch Bar 上。 

整合開機與指紋辨識的 Touch ID 鍵,於 Touch Bar 獨立出來。

巧控鍵盤就是一般常說的「剪刀腳結構」鍵盤,鍵程為1mm,打字的回饋力道也更為明顯。

 Esc鍵於Touch Bar 獨立出來,並更改為實體按鍵,不看鍵盤也能更直覺使用。

Retina顯示器

在螢幕規格部分,維持與前一代機相同,同樣為 Retina 顯示器,尺寸為13.3吋、2560 x 1600解析度,亮度為500尼特,具備P3廣色域,以及原彩顯示技術,能判斷使用者所處環境光線的色溫來自動調整白平衡,在光源較弱的環境,或陽光過強的地方下使用時,會自動調整更利於觀看的顯示效果。

續航力明顯變長

前面提到,新款 MacBook Pro 13除了換搭M1晶片及巧控鍵盤外,外型及螢幕規格上幾乎沒有差異,重量也維持1.4公斤不變。甚至同樣採用61W充電器,具備 58.2瓦特小時鋰聚合物電池,但續航力表現更長,標榜可提供最長 17小時無線上網時間,或20小時 Apple TV App 電影播放時間,較前款搭載Intel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13所提供的10小時更長。實際在 Apple TV+觀看兩集影集,時間大約為2小時,電力由100%下降至90%,換算下來,確實有20小時 Apple TV App 電影播放時間的續航力。

記憶體及SSD無法升級

目前在 Apple 官網上,M1版本的 MacBook Pro 13有兩種規格可以選擇,分別為8GB記憶體加256GB SSD,售價39,900元,以及8GB記憶體加512GB SSD,售價45,900元,兩款價差為6,000元。不過,都可以依需求升級最大16GB記憶體、2TB SSD為儲存裝置,售價則來到69,900元。除了M1採用 Arm 架構,讓記憶體目前最大只提供16GB外,在採購建議要仔細評估需求,決定需要的規格,畢竟這些機型都沒有提供自行升級更換記憶體及 SSD 的條件。

Apple MacBook Pro 13(M1)效能測試

在M1版的 MacBook Pro 13推出後,效能表現確實有顯著的提升,實際利用  Geekbench 5進行測試,單核獲得1,728分,多核獲得7,605分,在 Geekbench 5網站的 Mac 排名中,M1的單核心效能已經位居第一,但多核心部分還是搭載Intel處理器的機型來得優異。不過,測試軟體獲得的數字也僅做為參考,真實的使用情境才是使用者最直接的體驗,畢竟 Arm 架構的M1處理器與採用x86架構的 Intel 處理器運作模式不同,在指令集執行模式也會有不同差異,更直接會反應在軟體相容性及應用上。實際將1.5GB的照片以 Adobe Lightroom 開啟,並進行批次亮度調整,執行速度順暢,更重要的是風扇沒有過於吃力的運轉,溫度大約在30度左右,控制得相當不錯。

Cinebench R23測試在單核心部分獲得1,500pts,多核心部分獲得7,774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5.18x。

 

WL.
作者

PC home雜誌、T客邦產業編輯,主要負責蘋果、手機、筆電、桌機、平板等產業領域,以及相關硬體的教學以及評測、軟體相關教學報導。

使用 Facebook 留言
發表回應
謹慎發言,尊重彼此。按此展開留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