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電動車銷量屢創新高,電池鋰價跟著狂飆,導致車廠賺的錢都在電池這邊吐回來了。甚至,可能還面臨無電池可用的問題,車企、電池企業的搶鋰大戰愈演愈烈。
中國電動車廠比亞迪(BYD)傳出已在非洲找到六座鋰礦山,均已達成收購意向,據測算,在這6座鋰礦中,氧化鋰品位2.5%的礦石量達到了2500萬噸以上,折算為碳酸鋰可達100萬噸。
從先前比亞迪公布的財報資料上看,比亞迪也深受原材料漲價之痛,整個2021年,比亞迪整體毛利率為13.03%,同比下滑6.36個百分點,毛利率創上市以來新低。為穩定後續鋰鹽供應,買礦並不為奇。
事實上,自從中國電動車發展競爭,上至原材料,下至電池製造商,甚至包括整車製造商在內,對鋰礦的爭奪就沒有停止過。
顯然,隨著鋰資源需求進一步旺盛,鋰鹽價格逐漸走高,為維穩鋰資源供應安全問題,未來車企、電池企業購買鋰礦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
「白色石油」爭奪戰愈演愈烈
鋰被稱為「白色石油」,是製造鋰電池最為關鍵的原材料之一。2021年以來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熱銷以及儲能產業的蓬勃發展,鋰價大幅走高。Wind資料顯示,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從2020年末約22萬元台幣/噸,上漲至如今的210萬元/噸,今年3月還一度突破220萬元/噸,短短一年上漲近十倍。
對於未來的走勢,隨著電動車廠開工率的提升,可以預見將拉動鋰價新一輪上漲行情。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鋰電產業鏈上下游利潤分化態勢凸顯。上游鋰資源產業賺飽,佔據了當前鋰電市場利潤的大頭;而中游的鋰電池生產業和下游電動車廠,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
就以中國的電池大廠寧德時代為例,其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4%,但淨利潤同比下滑24%,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12個百分點至14.48%。公司稱原因之一是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幅度超過預期。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更是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直言,鋰價上漲的因素,含有投機的成分在裡面。
成本上升的壓力也傳導到了下游電動車廠。有著電池製造商和整車廠雙重身份的比亞迪,2021年財報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全年汽車銷量約74萬輛,同比增長73%;營業收入為2161.42億元,同比增長38%;歸母淨利潤為30.4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8%。
為穩定鋰供應,車廠以及電池廠的對策是直接跨過上游公司購買鋰礦。今年以來,中國電動車產業搶奪鋰礦的戰爭愈演愈烈,甚至出現天價拍賣。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截至2020年末,全球鋰資源量約8600萬噸,其中在南美洲「鋰三角」區域(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交界處的高海拔湖泊和鹽沼)的鋰資源佔比近60%,而中國的儲量佔比6%。
此外,中國80%以上鋰資源賦存於鹽湖,分佈在青海、西藏等省份,礦石資源則集中在四川、江西、湖南、新疆等省份。其中,鋰雲母礦集中在江西宜春,鋰輝石礦則主要分佈在四川,約佔全國鋰礦50%以上,集中在甘孜州的甲基卡和阿壩州的可爾因兩大礦田。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鋰礦的品質不佳,開採難度極大。以四川為例,當地鋰業相關人士表示雖然開採「潛力很大,但基本沒有太多開採的希望」,因為鋰礦所在地為少數民族聖山,開採不易。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比亞迪在非洲擬購6座鋰礦礦山並不令人意外,未來購買鋰礦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甚至從企業的競爭上升到國家的競爭。
「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在201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之後,曾提出警告:「鋰資源的重要性不亞於石油等戰略性資源,一旦鋰資源開採出現瓶頸,可能會跟石油一樣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請注意!留言要自負法律責任,相關案例層出不窮,請慎重發文!